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本网原创

安徽建工:技术赋能,跑出智慧建造“加速度”

胡雨松
2024年05月09日08:27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小字号

4月18日,随着最后一车混合料摊铺完成,安徽建工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宣泾高速01标项目无人摊铺及碾压沥青下面层试验段顺利完成。

作为安徽省高速公路网“五纵十横”规划中“横九”的组成部分,宣泾高速建成后将对宣城实现“市县一小时”通达起到重要作用。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徽建工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率先采用了多种新技术,无人摊铺及碾压沥青就是其中之一。

宣泾高速项目正开展无人摊铺,安徽建工集团供图

宣泾高速项目正开展无人摊铺。安徽建工集团供图

“以往项目摊铺和碾压沥青工作,都是人工操作,一方面精度难以控制,另一方面沥青施工时工作环境较为艰苦。”项目负责人陈卫卫介绍,在宣泾高速项目施工时,创造性地使用了无人驾驶摊铺技术,通过8辆无人作业压路机实现对路面施工的智能化作业和无人化施工,特别是通过GPS高精度定位和图像识别技术,压路机可以做到精准的“零贴边”效果,全天24小时不间断作业,在减少80%操作人员的同时,整体作业效率提升约30%。“目前公司在宣泾高速进行无人摊压技术试点,未来有望推广到各项目段上。”陈卫卫说。

近年来,无论是高速公路、跨江桥梁等大型项目,还是居民住宅、校舍医院等民生工程,越来越多智能化“黑科技”出现在安徽建工集团及下属子公司各场景施工场地上。

会整平、会抹光、会喷涂……在安徽建工三建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中国科学院临床研究医院项目,身具“十八般武艺”的建筑机器人正在集中上岗作业,就拿混凝土地面整平机器人和抹光机器人来说,每小时平均作业面积能达到200平方米以上,极大地提高了作业效率。“不仅如此,有些工业项目或实验室项目对场地平整度要求极高,通过整平机器人和抹光机器人作业,工程整体精度也得到提升。”建工三建建筑机器人项目负责人黄波介绍,建筑机器人在操作简便、施工进度、安全保证、质量可控、成本降低、职业健康等方面均有明显优势,作为合肥市第一批智能建造试点企业,建工三建围绕工程现场需求,针对传统建造过程中“危、繁、脏、重”四种典型场景,率先投入智能施工设备,通过搭建智能建造应用技术体系,通过软硬结合、引入建筑机器人实操等方式,推动传统建筑业转型升级。

混凝土地面整平机器人。安徽建工集团供图

混凝土地面整平机器人。安徽建工集团供图

人机协同,数据同频。在安徽建工钢构集团所属芜湖公司所属生产厂区内,龙门双臂焊接机器人正在焊接钢板,火花四溅,一片繁忙景象。该机器人具有自主采集和数据处理功能,大大减轻工人的工作量。厂区内类似设备均装有智能传感器和设备管控系统,能对生产过程中设备运行状态、用电量等实时数据采集、监测和预警,达到节约能源、降本增效目的。

智慧化“黑科技”不仅体现在施工过程中,更体现在设备后期运维中。在安徽建工集团时代星河二期项目,每一块墙板上都带有专属“身份证”,只要有智能终端靠近感应,材料从出厂到安装的每一项信息都会跃然屏上,科技感十足。原来,在操作过程中,建工工业化利用RFID混凝土预制构件系统,将RFID芯片预埋至混凝土表面,收集建筑构件的生产、验收、出厂、进场、吊装、构件质量等相关信息,用智能设备“扫一扫”就能看到预制构件从原材料到变成一片墙的所有信息,生产、储运、安装、验收信息一目了然,实现建造全过程以及后期运维管理的实时监控,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以迅速追溯。

IGM智能焊接机器人。安徽建工集团供图

IGM智能焊接机器人。安徽建工集团供图

“通过RFID技术应用,项目部可对建筑构件进行有效跟踪,构件的原材料、隐蔽验收、成品验收以及制作和验收责任人,通过扫描RFID芯片就能一清二楚,工程交工后这些信息也将永久保留和可获得,建筑体就犹如一个有生命的活体,能够可视化看着它逐渐成长。”安徽建工建筑工业化智能建造集团相关负责人如是介绍。

近年来,安徽建工集团以智能建造产业为抓手,坚持科技创新、数字赋能,依托集团高新技术研究院,深化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院所展开全方位科研合作,在建筑全产业链科技研发和技术攻关上取得突破。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集团各项创新成果及新技术应用累计产生效益超亿元。

下一步,安徽建工集团将聚焦智能建造领域围绕智能装备、智能制造等方向开展攻关,在创新平台赋能上持续攻坚,有效发挥高新技术研究院职能作用,围绕集团发展需求为导向,提高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水平,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责编:关飞、张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