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宿州市市长王启荣:奋力追赶苏北,打造省际毗邻区域新兴中心城市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千多年前的春天,宿州符离,16岁的白居易于此写下千古佳句。
2024年的春日,这座汴水之畔的千年古城,迎着春风,绽放出新的生命力。锚定“苏鲁豫省际毗邻区域新兴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聚焦“追赶苏北、领先皖北”的目标任务,作为安徽“北大门”的宿州,不负春光,开启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日前,全国人大代表、宿州市市长王启荣接受人民网专访,解码宿州如何千方百计地把“最近苏北、最似苏北”的基础条件转化为“追赶苏北”的实际行动。
说城市发展——现代化新宿州建设“掷地有声”
近年来,宿州市全力以赴拼经济、强工业、扩内需、优环境、促发展,现代化新宿州建设迈出稳健步伐。
2023年,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2291.5亿元、居安徽省第7位,增长5.8%、居全省第6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居全省第7位;工业投资增长50.9%、居全省第1位,技改投资增长48.9%、居全省第2位;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1.1%,居全省第1位。
产业发展持续增效。近年来,宿州市专注于打造汽车零部件、预制菜、光伏能源“三基地”,构筑算力、物流、文旅度假“三节点”,并夯实人才队伍、龙头企业“两支撑”。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宿州市已集聚132家企业,并成立了皖北首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研究院。在光伏能源产业方面,去年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82.9万千瓦,新能源发电量60亿千瓦时,居全省第4位,占比达31.9%。此外,宿州市还推进了算力产业的发展,独立建成了安徽省首个直通上海双路由架构网络,并建立了三大算力中心,智能算力规模达到1159.8P,成为省三大智算中心城市之一。
全国人大代表、宿州市市长王启荣做客人民网。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
“双招双引”持续发力。2023年,宿州市利用省外资金达到882.2亿元,增长6.3%;签约项目279个,拟投资1413亿元,包括8个50亿元以上项目和2个百亿级项目。同时,新获批院士工作站4家,全省第一,引进博士93人,新增市级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7个。
改革创新持续释能。去年,宿州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11家,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实现了历史性突破。887家企业纳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增长99.3%。新设经营主体12.1万户,居全省第3位,总量达到66.8万户,居全省第4位。56项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均已显效发力。
话产业路径——实施“5512”产业工程
产业兴,则城市兴。锚定“苏鲁豫省际毗邻区域新兴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聚焦“追赶苏北、领先皖北”的目标任务,宿州市如何从产业上发力?
“壮大‘5512’产业工程,是宿州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常委会宿州现场办公会精神的具体举措,是奋力追赶苏北、在皖北全面振兴中走在前的重要路径。”专访中,王启荣表示,宿州市将按照大产业理念、大地域协同的思路,选准赛道、集聚资源、久久为功,加快形成整体联动效应,力争到2025年,全市产业规模达到2500亿元左右;到2027年,达到3500亿元左右。
何为“5512”工程?在这场工业强市的“大棋局”中,宿州又是如何具体落子?
“一是发展五大主导产业,二是转型提升五大传统产业,三是做强做大十二大特色产业集群。”王启荣给出解释。
五大主导产业方面,宿州市将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新能源(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高端绿色食品、生物医药5大主导产业,围绕研发前端、市场终端、价值链高端,着力在引进产业链关键环节、核心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上实现突破,形成规模化、融合化发展态势,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转型提升五大传统产业方面,宿州市将聚焦装备制造、建材和家居、轻纺鞋服、造纸及纸制品后加工、煤电化工5大传统产业,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推进专精特新倍增行动,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实现产业结构从低端到中高端、产品结构从初级到中高级转变。
全国人大代表、宿州市市长王启荣(左)接受专访。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
此外,宿州市还要做大做强十二大特色产业集群。未来,宿州市将扎实开展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高质量发展行动,聚焦“小切口”、注重特色化,支持埇桥区紧扣高端制造和绿色智能家居、砀山县紧扣绿色食品和医疗器械、萧县紧扣功能性新材料和精密化零部件制造、灵璧县紧扣轴承产业、泗县紧扣汽车零部件(农机装备)和光伏制造、宿州经开区紧扣医药化工、宿马园区紧扣绿色造纸、市高新区紧扣算力等特色产业集群,加快推动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
谋“农业强市”——打好“三张牌”
宿州市是农业大市,在迈向农业强市之路上,王启荣表示,今后,宿州市将坚持种养一块抓、粮肉一块抓、头尾一块抓,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推进“蔬果粮、鸡牛羊”等特色优势农产品全产业链发展。
做优业态布局。宿州市将以“5+4”特色产业为重点,主攻“一颗梨、一头羊、一只鸡、一碗粉、一株菌”,即砀山酥梨、萧县白山羊、埇桥符离集烧鸡、泗县山芋、灵璧食用菌等5个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培育优质小麦、优质大豆、优质肉牛、未来食品等4个产业集群。肉牛产业方面,宿州市将大力实施“秸秆变肉”工程,落实省“牛十条”政策,积极探索“户繁、企育、龙头带动”产业模式,着力构建“种公牛站—核心育种场—优质肉牛繁育基地”的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力争今年肉牛饲养量达30万头。
做强平台载体。近年来,宿州市围绕做大绿色食品产业规模,依托宿州国家农业现代产业园,谋划建设了一批绿色食品产业园和特色产业强镇。未来,宿州市将结合自身资源和产业特色,积极抢抓省政策机遇,加大“双招双引”力度,提高产业集聚发展能力和成效。
做鼓农民腰包。宿州市将不断完善构建产业链分工协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结机制,健全联农带农富农政策体系,让农民深度嵌入产业链中,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依靠产业就业带动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致富。
谈议案——落笔大运河,推进皖北文旅高质量发展
千年宿州,汴水悠悠。
昔日苏轼笔下的“此去淮南第一州”,如今承载着“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观赏石之乡”“中国马戏之乡”“中国酥梨之乡”多张城市文化名片,并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智慧城市、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等荣誉称号。
古汴梦华,一枕千年。大运河畔,宿州人生生不息。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王启荣带来了《关于加快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安徽段建设推进皖北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力图通过“五个协力”,深度挖掘运河文化,让运河水滋润皖北文旅振兴。
全国人大代表、宿州市市长王启荣(左)接受专访。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
例如,协力促进区域合作。王启荣建议,积极联合大运河沿线八个省市,深入开展协同合作,统筹大运河沿线省市文旅资源共同开发,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快构建跨省精品文旅线路,共同讲好大运河故事,持续擦亮大运河文化品牌。协力建设文化公园,应加强统筹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通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提供服务等方式参与建设运营,助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安徽段重点任务、重大工程、重要项目有效落实,实现各类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全覆盖、文化旅游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等。
“另外,还要通过协力优化基础设施、协力加大资金支持、协力创新传承方式,推动大运河文化真正‘靓起来’‘活起来’‘火起来’。”王启荣表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