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的滁州④|“亿元村”的致富“密码”
安徽省滁州市目前有两个“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一个是远近闻名的凤阳县小岗村,而另一个则鲜为人知,它是位于来安县的林桥村。
驱车从来安县北高速口出来,就到了林桥村。一下高速,马路中间的绿化便与众不同,盘龙、云朵等造型各异,层次分明的蜀桧等苗木,无不彰显着乡村特色。
位于滁州市东北丘陵地带的林桥村,既没有沃野千里,也没有丰富矿藏,那么它是如何成为“亿元村”的?近日,记者走进这里,探寻一个自然风光与产业繁荣交织的“小村故事”。
俯瞰被苗木包围的林桥村。来安县委宣传部供图
小苗木敲开“致富门”
半个世纪前,林桥村是周边有名的后进村。该村地处江淮分水岭沿线,交通闭塞,资源匮乏,“贫困”成为当地群众挥之不去的“帽子”。
穷则思变,变则通。上个世纪70年代,林桥村两委变通发展思路,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扬长避短,利用当地适合发展苗木的土壤、气候优势,从南京林业大学引进树种,发展特色苗木产业。
林桥村党总支副书记杨满田回忆称,一开始,村里确立了“以花木促进发展,以花木走向富裕”的发展思路,牵头成立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由村两委干部带头入社,并充当合作社政策“宣传员”,先后动员了360户苗木种植“散户”加入合作社抱团发展。
林桥村村民修剪苗木。来安县委宣传部供图
紧接着,林桥村党总支设立林桥经纪人支部,培养起一支500余人、遍布全国的苗木经纪人队伍,打通外地销售渠道。
除了“走出去”,林桥村还在22个村民组安装了66个调频高音喇叭,让苗农第一时间获悉收购信息。根据苗木分布情况,林桥村先后修建了1处大型苗木货场、6处小型苗木货场,为苗农销售苗木节省运输、人工费用。
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发展之路欣欣向荣,经过几十年苦心经营,现在的林桥村苗木种植面积已达1.2万亩,占到全村面积的90%。
如今,林桥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苗木村,苗木产业成为当地支柱产业,村民们靠苗木经济实现了致富增收。该村苗木销售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年销售额达1.6亿元,成功入选“2020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
林桥村村民修剪苗木。来安县委宣传部供图
“在林桥,家家会种树、户户能卖苗,村民们靠苗木经济实现致富增收。2020年,全村农业人口4300人,人均纯收入达到2万元。” 杨满田说。
过去,林桥村有个出了名的“老三看”:一看林桥断头路,二看林桥破草屋,三看林桥断炊户。
如今,林桥村有了“新三看”:一看林桥树,二看林桥柏油路,三看林桥富裕户。
由老向新,由贫向富,“亿元村”场景切换的背后,是当地不断做好“绿色”文章,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出了生动注脚。
林桥村村民修剪苗木。人民网记者 周坤摄
提档升级“再出发”
近年来,由于市场同质化加剧,低端苗木供大于求,发展遭遇瓶颈。“亿元村”如何实现新突破,林桥村人将目光盯上了高端苗木。
在杨满田看来,市场对苗木的需求,从过去的绿化、美化,逐渐变为艺术化,“一棵树就是一个景、一幅画”。因此,他认为,市场对造型树、地景树需求量很大。
走在林桥村的道路两旁,随处可见造型各异的蜀桧、黑松,既别致又很有创意。为了提高苗木附加值,如今,林桥村积极引导苗农由绿色苗木向盆景造型苗木转型,并且引进了两家龙头企业,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俯瞰被各式各样苗木包围的林桥村。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
同时,通过举办讲座、广播宣传等方式,引导村民树立转型发展意识,再通过改良种植方式、引进新品种、推广“容器苗”等举措,带领村民跟着合作社、大户一起转型。
12月中旬,皖东大地已进入严寒。然而,寒风冷雨却挡不住顾成强种植苗木、开拓市场的脚步和决心。近日,他刚从外地买回1000多棵黑松,紧接着一头扎进了苗木花卉基地,指导苗农修枝、打叶、定型。
“再过个五六年,等我把这批苗木做好造型,它们身价就能翻上十几倍。”看着眼前的苗木,顾成强心里“美极了”。
俯瞰林桥村苗木。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
除了转型,林桥村还有更长远的规划。因为毗邻江淮分水岭风景道,林桥村正在探索“苗木+旅游”的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并且依托龙头企业,向林产品流通、销售、设计、旅游等进行“后向”延伸,实现一体化经营。
“依靠苗木产业搞起乡村游,吃上‘生态饭’,让林桥村发展再上一个台阶。”谈及未来,杨满田信心满满。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发展特色产业,是滁州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一大实招。
全椒的薄皮山核桃、琅琊区的滁菊、天长的芡实……在滁州,越来越多的乡村开始立足资源禀赋进行科学探索,打开了“致富密码”,一幅产业兴旺、农民富足、治理有效的乡村振兴画卷徐徐展开。
相关阅读: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