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本网原创

“鸟叔”眼里的霍山生态之变

李希蒙
2023年06月06日16:09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小字号

“鸟类是大自然最神奇美丽的创造之一”,这是6月5日世界环境日当天,杜世宏发的微信朋友圈。

杜世宏是安徽省霍山县融媒体中心的一名记者,除了扛着相机奔波于新闻现场,闲暇之余,他还热衷于拍摄、保护候鸟。

“鸟叔”们组织开展生态鸟类摄影展。受访者供图

“鸟叔”们组织开展生态鸟类摄影展。受访者供图

在霍山当地,老杜和他的“护鸟队”也算是小有名气,人送外号——“鸟叔”。这个外号,老杜一开始是拒绝的,他觉得实在是不太好听。“但回头想想,我经常拍鸟,以鸟为伴,好像还挺贴切,慢慢就接受了。”老杜笑着说。

老杜说的以鸟为伴,这一伴就是10多年、一拍就是20多万幅。

“拍久了,对它们就有了感情”

老杜与往来霍山的候鸟们结缘,还要从16年前说起。

鸿雁舞翩翩 。受访者供图

鸿雁舞翩翩 。受访者供图

2007年,老杜在采访时看到县城旁的东淠河水面上飞来一群白鹤,这群美丽的精灵翩翩于蓝天之下的美景,自此便烙印在他的脑海里。“咱们经常形容某样东西的美,叫巧夺天工,但当那幅画面出现在我眼前时,我才知道原来这就是‘天工’,太美了。”老杜说。

往后,老杜的候鸟拍摄之路,便一发不可收拾。

10多年的时间,老杜像一块海绵,吸收着各种鸟类拍摄技巧和物种专业知识,从拍鸟门外汉,变成了大行家。

如今,每到候鸟到来的时节,老杜也会像候鸟一样,准时出现在东淠河边的伪装棚里,不断用快门记录着那些转瞬即逝的美。

“天不亮就得起床,一直拍到上班前,节假日有时一拍就是一天,拍久了,对它们就有了感情。”老杜如是说。

“失而复得,更显得弥足珍贵”

然而,让“鸟叔”们痴迷的景象,一度有段时间在霍山并不常见。

“我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小时候时常见到候鸟迁徙。可是在上世纪末,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候鸟的栖息地确实受到了影响。来这里的候鸟种群数量,在当时是肉眼可见的在减少。”老杜回忆着不太能看到候鸟停留的那几年,唏嘘不已。

2001年,霍山县提出“污染不进霍山”的发展理念。通过建立组织保障体系、健全生态文明体制、明确目标责任等方式,在“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上,霍山走得坚定。

20多年努力下来,霍山县收获颇丰,先后获得“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生态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县”等殊荣。

呵护。受访者供图

呵护。受访者供图

生态环境改善的最大变化是候鸟们又飞回来了。

为保护境内候鸟迁徙中转站和栖息地,多年来,霍山县加强水源地保护,提高佛子岭、磨子潭、白莲崖三大水库水质和周边环境质量,投入专项经费3亿多元,拆除水库内大小网箱27864只,面积170多万平方米,拆除库区周边排污口400多处,处置机动船只500余只,并对历史遗存的坝上渔场100多户居民实行整体拆迁易地安置。

如今,霍山县境内佛子岭水库及其上游河流水质达到地表水I类标准,东淠河出境水质优于地表水Ⅱ类标准,东淠河流域现已成为候鸟迁徒途中的星级“服务区”。

“候鸟是生态环境的‘检测师’,只有环境好起来,候鸟才会回来。正是因为失而复得,才更显得弥足珍贵。”老杜兴奋地说。

“为候鸟筑起一个爱的家园”

看着生态改善了,候鸟回来了,老杜打心眼里高兴。

曾经的拍鸟人,如今转身成为护鸟人,老杜正在通过实际行动增强人们爱鸟、护鸟的意识。

稚鸡的倒影。受访者供图

稚鸡的倒影。受访者供图

在老杜的奔走呼吁下,2015年,霍山县爱鸟护鸟志愿队依托县摄影家协会成立了。每年10月中旬至次年的4月上旬是候鸟的迁徙季节,6个月的时间中,志愿者小分队会分班组对东淠河流域湿地进行24小时巡护,并配合公安部门打击偷猎行为,救助受伤候鸟。多年来,小分队协助打击盗猎行为30多起,救助受伤白鹤15只,成员也由最初的30多人发展到今天的过百人。

老杜他们还走进校园、进企业、社区,通过图片展示、知识宣讲等途径,让更多人关心、爱护候鸟。“我们希望通过影像的力量,为候鸟筑起一个爱的家园。”和老杜一样,同为“鸟叔”的王劲松说。

在爱鸟护鸟的路上,老杜和他的“护鸟队”还在不断探索前行。

(责编:欧恺、张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