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雷锋超市”:店家分文不取 客官一钱不受
宣城市鳌峰中路,作为城区的主干道,每天过往的行人和车辆数不胜数。旱桥下,有家超市,不为财气、只为人气,一年365天不打烊,一年365天也不盈利。
虽然名字上也叫超市,但和其他超市不同,不少细心的顾客发现,超市里摆放的物品五花八门,有衣帽鞋袜,有文具书籍,也有儿童玩具……小到一支铅笔,大到一张轮椅,均没有明码标价,也不设收银台。
“雷锋超市”澄江社区分店。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走进超市,面积不大,却装满了几位志愿者的微笑,墙上“雷锋超市”四个大字,赫然在目。
“这是一家由宣城市文明办、团市委、市民政局和市红十字会共同开设的超市,货源以吸收社会捐赠为主,全部所得用于社会公益。”面对记者的困惑,宣城市公民道德建设促进会会长赵燕霞三言两语说得是明明白白。
原来,这是一家向城市百姓“出售”爱心的超市,店员就是志愿者,顾客就是街坊邻居。早在2018年10月20日,宣城市第一家“雷锋超市”就挂牌营业,超市本身并不盈利,它的“供货商”和“销售员”们更是分文不取,用爱发电,维持超市的正常运转。
“雷锋超市”总店一角。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一直以来,“雷锋超市”的服务对象都是基层百姓,除了总店之外,超市还向基层下沉、向社区延伸,如今全市已经开设“雷锋超市”共计13家。
澄江社区分店是宣城市目前体量最大的一家“雷锋超市”。
超市在社区刚开张那会儿,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每逢碰到居民来打听超市卖什么时,澄江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王成龙都会笑着说:“不卖东西,只送东西,专门免费服务大家的。”
社区提供场地、市文明办提供启动资金、社会爱心人士提供货源,超市本身就是齐心合力的结果,“人人是股东,人人又是顾客。”王成龙打趣道,“捐的人多了,领的人也多,真正实现了公益组织进社区,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公益。”
王绪华(左)选取好衣物后进行登记。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恰逢下雨降温,在澄江社区干保洁的王绪华,抽空逛了趟“雷锋超市”,简单填写清单后,还没等走出大门,她就把新挑选的格子外套穿上了身。
“去年冬天也来领过棉衣,特别合身,也特别温暖,虽然平时工作比较辛苦,但心里头甜!”说这话的时候,王绪华还不时拽拽衣袖,展示自己的“新衣服”。
“雷锋超市”开进社区,就相当于公益组织走进社区,把更多的资源要素汇集起来,惠及更多有需要的困难群众。
在“雷锋超市”里,志愿者整理捐赠来的衣物。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过去社区搞志愿服务活动,总觉得缺少人手。自打有了‘雷锋超市’之后,社区里的‘雷锋’渐渐多了起来。”王成龙感慨,这就是爱心的传递,公益的延续。
在王成龙看来,随着超市影响力的提升,已经不单单是一个超市,更多的是承载了公益帮扶、爱心救助、志愿服务等诸多功能。“不论是义捐、义诊,还是义剪,实现了群众点单、社区接单、公益组织下单的闭环机制。”
志愿者整理捐来的衣物。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和澄江社区店不同,于2022年3月开张的郎溪县“雷锋超市”,是一家“无人超市”,不关门,也不打烊,只要有需要,不需出具任何困难证明,随时就可以直接领取衣服、鞋子、玩具等物品。在当地,都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爱心中转站”。
难能可贵的是,通过“雷锋超市”的带动,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供货商”的行列。这其中,有带着孩子一同来捐赠的宝妈,有曾经受助于“雷锋超市”的拾荒者,也有不远千里寄来衣服的大学生,还有成箱成箱送来衣服的企业和商家……
“雷锋超市”,汇聚爱心,传递温暖。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营业至今,仅衣物这一块,“雷锋超市”每年接受社会捐赠就多达5万件,前来领取达4万件,真正实现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耕之有余。
赵燕霞说,“雷锋超市”的运营,为开展邻里守望、敬老助残以及助学助困等志愿服务创新了载体,大家你一言、我一行,小小的善举就犹如一束束亮光,汇在一起,就是一盏明灯,在传递爱心的路上,温暖自己,也照亮他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