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汪华东代表:以“绿”为底 绘出淮北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全国人大代表、淮北市市长汪华东。 淮北市委宣传部供图
人民网北京3月8日电(吕欢欢) 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是一道世界性难题。2023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淮北市市长汪华东在接受人民网专访时,给出了淮北答案。
1958年建矿,1960年设市,淮北这座城市因煤而建、缘煤而兴。建市60多年来,累计开采煤炭11亿多吨,资源依赖惯性、产业层次偏低、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日益凸显,其中采煤沉陷区成为淮北最深“伤疤”、发展最重“难题”和民生最大“痛点”,淮北市亟需转型。
是逐步放弃工业,转型发展其他产业,还是从已有的优势领域入手,寻找新的增长空间?汪华东的答案是后者,“我们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保持定力,守正创新,全力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其中,绿色转型发展、生态保护和修复是两大抓手。”
多年来,淮北市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的同时,以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为突破口,持之以恒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把采煤带来的土地塌陷、生态破坏、社会影响等不利因素降到最低。
截至2022年底,淮北市已治理采煤沉陷区面积约21.9万亩,治理率达51.5%,形成南湖、绿金湖、朔西湖等一批生态湖泊,城市生态空间大幅拓展,山水生态特色更加鲜明,呈现“煤美与共、湖上淮北”的城市气质。淮北市先后荣获中华环境优秀奖、国家森林城市等称号。
说到这里,汪华东表示:“过去是沉重包袱,现在是生态财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共识越来越多,双向转化之路越走越宽,人民群众也享受到实实在在的生态红利。”
“淮北绿”来之不易,下一步如何发挥绿色优势,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
汪华东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促进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的内容令他倍受鼓舞、倍增信心。转型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淮北市将锚定“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城市、国家重要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定位,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持工业强市、产业兴市、生态立市不动摇,用好国家和省各项支持政策,有限聚焦,久久为功,重点做好产业转型升级“四篇文章”。
以煤为本,“化”出美好未来。立足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基地,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推动煤化工产业向新能源材料、电子化学材料、医药农药中间体等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延伸,争取到2025年新型煤化工基地实现产值500亿元。
以铝为基,“铝”出千亿产业。依托濉溪省级铝基金属材料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加大延链补链强链,建设国家级铝基产品检测中心,推动铝基高端金属材料向车用铝合金新材料和工业零部件升级,加快打造千亿产业集群。
以旅为媒,“游”出流连忘返。坚持以文彰旅,以旅促文,系统梳理隋唐大运河遗址世界文化遗产、淮海战役双堆集歼灭战红色遗址、煤电酒纺工业遗存等资源,加强历史文化传承保护,延续城市文脉,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一体规划南湖、朔西湖等重要生态板块,以旅游观光火车串点成线,着力打造“煤美与共、湖上淮北”。
以绿色为底,“转”出绿意盎然。大力发展光伏、风电、氢能等新能源产业,提升新能源装机规模,优化能源供给结构;以平山二期为标杆,推进传统煤电项目改造提升,打造清洁煤电供应体系;在煤层气开发利用、地源热泵集中供暖等方面加大攻关力度,实现二次开发、综合利用。
“继续走好转型发展之路,建设有影响力的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城市,没有捷径,实干为要。淮北市将全力拼经济、稳增长,拼作风、提效能,拼服务、惠民生,在皖北‘两个加快’中奋勇争先,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全力追赶,打造宜居宜业宜学宜养宜游的幸福城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淮北篇章。”汪华东说道。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