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长三角“白菜心”,马鞍山如何“生机勃发”?
编者按:
为迎接安徽省党代会的召开,即日起,中共马鞍山市委宣传部、人民网安徽频道联合推出“打造长三角‘白菜心’”融媒体系列报道。
今年以来,马鞍山市按照安徽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进一步提振了信心。
本组策划聚焦马鞍山在生态、产业、城乡以及民生等诸多方面的生动实践,全景展示马鞍山取得的各项发展成就。采用文字、图片、专题、海报和微视频等全媒体形态,在人民网安徽频道、聊时局、马鞍山日报社旗下多媒体平台进行传播。
马鞍山市区全景图。储灿林摄
打造长三角“白菜心”!在前不久闭幕的马鞍山市第十次党代会上,这句在报告中多次被提及的话,最受大家热议。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安徽省马鞍山市从“旁听生”到“插班生”,再到“正式生”,一直“埋头勤学”。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马鞍山读懂了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交出了令人信服的漂亮答卷。一个“生态优、产业强、活力足、城乡美、百姓富的‘白菜心’”,正呈现出近者悦、远者来、观者赞的勃勃生机。
在马鞍山,沿着长江东岸走一走,薛家洼、杨树林、采石矶等一批湿地公园、游园与滨江生态绿廊“串珠成链”。江水清了,江豚回来了,就连多年不见的丹顶鹤也来“打卡”。
在马鞍山,走进千亿级企业宝武马钢的“智园”,呈现出的是“一键炼铁、远程炼钢”的科技场景。“智园”是一座资源型城市转型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在马鞍山,城市更新得更加现代,乡村建设得更具乡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居安徽省第一,全面小康指数排名全国第49位,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
起步不凡,还需后劲十足。打造长三角“白菜心”,马鞍山如何“生机勃发”?
马鞍山雨山湖一角。储灿林摄
站上新起点,再攀新高度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锚定新发展定位。”9月25日,马鞍山市第十次党代会刚刚闭幕,铮铮誓言就化为一个个实际行动。
9月26日,马鞍山市集中开工16个项目,总投资101.2亿元,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生态环保、文化旅游、新型城镇化等多个领域。
国庆假期,新时代“向山大会战”项目建设现场依旧热火朝天,两河源头净流、绿色矿山提升等十大工程强力推进。
站上新起点,再攀新高峰。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瞄准新发展定位持续奋斗,长三角‘白菜心’建设取得突破性、标志性成果,建成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示范区,成为全省‘三地一区’重大展示窗口。”马鞍山市委书记张岳峰说,具体目标是:生态环保高水准、经济发展高质量、开放联动高水平、城乡建设高颜值、人民生活高品质。
马鞍山慈湖河流域航拍。储灿林摄
何为突破性?何为标志性?上述“五高”设置了看得见的“跳高线”:
生态环境指标位居长三角城市前列,生态环保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居长三角城市前列,实现“总量双进位、人均争第一”;
加快融入南京、合肥都市圈,实现与南京同城化,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中走在前列;
加快建设长三角中心区现代化城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7%,乡村振兴成为全省样板;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长,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公共服务优质均衡水平居长三角城市前列。
使命引领未来,使命呼唤担当。
“五高”蕴含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激发起马鞍山上下“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状态。
百年矿区向山地区综合整治的高标准就是一个例证。邀请国内13位顶尖专家和知名学者,为生态修复与绿色转型发展“号脉”出招,该项目成功获批国家首批EOD试点项目。这意味着,以生态环境为导向的开发,马鞍山又开先河。
实现“五高”,马鞍山有底气。拥有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等多重战略机遇。
实现“五高”,马鞍山有锐气。面对厚积薄发、拔节向上的发展爆发期,赢得城市荣光,当仁不让。
马鞍山滨江湿地全景图。储灿林摄
锚定新定位,开掘新深度
打造长三角“白菜心”,这张考卷有深度。
深在哪?说到底,就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那么,长三角“白菜心”到底该是啥模样?
“打造长三角‘白菜心’,必须聚焦重点任务,以创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示范区为抓手,深入实施生态环保、产业转型、一体化发展、城乡融合、社会治理‘五大提升行动’。”马鞍山市第十次党代会清晰描绘出市民心目中的“白菜心”画像:生态优、产业强、活力足、城乡美、百姓富。
马鞍山凹山矿坑全景。储灿林摄
有了清晰的画像,更要有善作善成的执行力和立行立做的行动力。
致力于生态优,一个更高水平的整治提升行动,延伸到一江两岸79公里长江岸线。
致力于产业强,“双招双引”马力十足,“智能化改造”蹄疾步稳,“亩产论英雄”万马奔腾。
致力于活力足,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以高水平融“宁”入“长”。马鞍山宁马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旗开得胜,省际产业合作园区风头正劲,省际毗邻地区合作日益紧密。
致力于城乡美,205国道沿线25.8平方公里开发整治鏖战正酣,美丽乡村建设全域推进。刚刚过去的“十一”假期,马鞍山共接待游客268.4万人次,同比增长33.48%。
致力于百姓富,老旧小区改造数量和投资规模继续保持全省第一,33项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对标“杭嘉湖”,打造“白菜心”,马鞍山全市上下在行动。
其中,当涂县实施对标学习浙江德清县“二三事”三年行动计划,得益于从德清县引入的“双进双产”调度推进机制,该县今年以来完成省市重点项目投资在全市走在前列。“各个载体和部门一年学成‘二三事’,三年下来,盆景就变成了风景。”当涂县发改委主任占永松信心十足。
胸怀大目标,学有“小切口”。“聚山纳川、一马当先”的城市精神,正散发出与时俱进的时代光彩。
马鞍山花雨广场三匹马雕塑。储灿林摄
面对新考验,擦出新亮度
生态优、产业强、活力足、城乡美、百姓富。打造这样的长三角“白菜心”,对于一座传统的工矿城市、资源型城市来说,任务艰巨繁重。
如何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蹚出高质量发展新路?
“我们奔着问题去、迎着困难上,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痛点、堵点、难点,打赢了一场又一场大仗、硬仗、胜仗。”马鞍山市市长袁方说,实践充分证明,只要把问题导向作为开展工作最主要的思路,勇于担当、敢于亮剑、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
近年来,马鞍山市先后整改各类环境问题1万多个,环保整改工作2018年以来连续三年考核全省第一;在全省率先完成城区雨污分流改造,35条城市黑臭水体完成整治。
此外,马鞍山市还在全国率先实现长江禁捕和渔民退捕转产,并成功加冕国家森林城市、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
闻过则喜的态度、铁腕治污的力度,其背后蕴藏着一股强大的创新力、创造力。
从前期单纯生态修复治理的1.0版,到2018年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的2.0版,再到2021年以来加大产业收益反哺生态的3.0版,马鞍山的生态修复治理模式不断升级。
中国宝武马钢股份公司全力打造“绿色城市钢厂”。去年,包括余热回收、光伏发电在内的11个技术节能类项目,创造经济效益超过5800万元。
在生态治理中找到生态价值转化的密钥,又以改革创新倒逼产业升级,创新能力指数居全国城市第38位的马鞍山新招频出:
在全省率先实施亩均效益评价,推动扶优扶强、优胜劣汰,清理处置闲置低效用地2万多亩;
推动“标准地”改革率先破题,实现“拿地即开工”;
……
有为才有位。今日之马鞍山,让人更加看好,也让人更加期待。
马鞍山东站。储灿林摄
巢马高铁、宁马城际、宁马高速“四改八”、宁和高速等重大基础设施开工建设,在国家层面的长三角新一轮互联互通中,马鞍山开始成为新的节点城市。
安徽省委专门出台文件,强化政策支持,要求马鞍山把打造长三角“白菜心”作为落实“政治要件”的重要检验、打造“三地一区”的重要窗口、融入“国家战略”的重要抓手。
多重国家战略利好叠加,区位、产业、人才等多重优势充分发挥……成为名符其实的长三角“白菜心”,马鞍山迈出的步伐,铿锵有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