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包河区:以“有求必应”赢得“一呼百应”

陈浩、张俊

2021年05月28日17:35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你打过新冠疫苗了吗?”“打的是两针,还是三针?”当下,接种疫苗是人们见面时的“必谈话题”。

之所以上升为一种现象,不外乎打疫苗,是应对新冠病毒最有效的措施。因而,有关部门呼吁:“想要使我国免受新冠肺炎的再一次威胁,必须提高接种人数,提升群体免疫力。”

党旗在包河抗疫一线飘扬。王若西摄

近期,在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疫苗接种速度明显提档。统计显示,第一个10万,用了130天;第二个10万,13天;此后的四个10万,用时均不超过4天……截至5月25日,该区共计60.88万人接种了新冠疫苗。

是什么让包河的老百姓“一呼百应”?除了人们对疫情认识的与日俱增,还有哪些因素?带着疑问,记者走进包河,一探究竟。

5月21日上午,2辆移动疫苗接种车停进了包河经开区某园区。园内的企业员工戴好口罩、有序排队,凭借身份证和健康码,上车依次接种。“之前我们就想接种,但往往是自己下班了,接种点也关门了。”一名正在接种的工人说,“这下好了,打个疫苗,也就几分钟时间,什么都不耽搁。”

次日,移动疫苗车再次发车,让包河辖区内合肥轨道交通7号线的三个项目部共计700余名建筑工人,在工地旁就打上了疫苗。

“现阶段,疫苗接种是广大群众的急难愁盼。”包河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许庆华说,当地各级党组织把疫苗接种作为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抓手,对于群众的诉求“有求必应”。针对不少群众反映上班时间与打疫苗时间有冲突的情况,包河区第一时间联合市公交集团,把公交车改装成移动疫苗车,载着医护人员,进园区、跑工地、入社区。

此外,包河区500多个党组织组织党员群众3300多人,投身疫苗接种一线,组织发动、宣传引导、答疑解惑。

方兴社区“两应”党群服务中心。人民网 张俊摄

管中窥豹。原来,包河接种量快速提升的背后,是党委政府的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可以说,是以党组织对群众的“有求必应”,赢得了群众对党组织的“一呼百应”。

事实上,在包河区,“两应”早已成为一种常态。

经过半年的适应,包河区方兴社区新胡里居民区徽盐世纪广场小区的400多户居民已经习惯,并且切身体会到了垃圾分类的好处。

而就在半年前,小区居民还是“谈分类色变”。“撤掉楼栋下的垃圾桶,多不方便?”“垃圾分类投放点凭什么建在我家楼下?会不会很臭?”“垃圾分类有什么意义?原先那样,不也很好?”

包河区徽盐世纪广场小区物业工作人员正在填写垃圾分类投放公示牌。人民网 张俊摄

“方兴社区(街道级大社区)是包河首个以街道为单位,全域推进垃圾分类的区域。”在方兴社区党委副书记冀明俊看来,推行垃圾分类,不能硬推。“群众有疑惑,我们就解惑;群众有合理建议,我们就吸收采纳。”

“为了工作顺利开展,社区党委、新胡里党支部,以及小区在册在地党员积极行动。”冀明俊告诉记者,事前,大力宣传垃圾分类意义、标准和注意事项;事中,循序渐进开展撤桶并点工作,并主动帮助群众准确分类;事后,常态化开展垃圾分类积分兑换、楼栋大比拼活动。

转眼,半年过去了。现在,每天6点到9点、18点到21点两个时间段,居民们来到位于小区东南角的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有序投放。投放点内,干净整洁。由于及时转运,周围并无想象中的异味出现。

“从大的方面来讲,分类有利于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就拿减量化来说,我们统计过,分类后,小区的垃圾量同比下降了22%左右。”冀明俊说,撤桶并点也让小区环境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居民的幸福感进一步提升。

在党员志愿服务队的努力下,包河区风和园小区的老居民楼加装了新电梯。人民网 张俊摄

受益于“两应”实践的,还有包河区包公街道航运南村社区的居民们。航运南村,是一个典型的“两多”社区——老旧小区多、老年人口多。为破解区域治理难题,社区党委广泛动员辖区党员先锋成立“心融心”党员志愿服务队。得益于此,充电桩安装、加装电梯、消防安全巡查、邻里矛盾调解等一系列“老大难”问题迎刃而解。

眼下的包河,党组织带党员、党员带群众,各级组织、广大群众始终“听党话、跟党走”的“画面”随处可见。

记者了解到,“两应”是包河区委为了解决“基层党组织如何发挥好政治和服务两大功能”这一课题,立足自身实际给出的答卷。据悉,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包河区将以党建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围绕“两应”目标,持续推动城市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把“安徽第一城区”建设得更加美好。

(责编:关飞、宫礼)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