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五朵·安徽红

党建红丨安徽郎溪:下吴村“逆袭”的秘诀

汪瑞华

2021年05月08日06:33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说起下吴村,在过去可能鲜有人知,它曾是郎溪县的一个贫困村,也是安徽和江苏两省交界的一个边陲村。

摊开地图,下吴村的位置刚好嵌入江苏溧阳,紧邻洑家村,两地山水相依,山民共砍一山柴、同饮一溪水,山这边,山那边,曾几何时,虽只有一山之隔,却是两般天地。

说起村子的过去,在下吴村干了11年的老支书向领兵最有感触,“不比不知道,当年我们的人均收入不及人家的三分之一,要观念没观念、要产业没产业,更别提村庄环境了。”

下吴村罗市中心村航拍图。郎溪县委宣传部供图

“发展上的差距,实际上就是观念上的差距。”向领兵深谙这其中的道理,思想一解放,观念一更新,改变就不远了。

看到差距,才有动力。“不能再满足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跟着市场走才有出路。”向领兵意识道。

下吴村山场面积大,过去只种小麦、油菜和水稻这些传统作物,后来改成板栗和桑葚,再后来又发展白茶……

产业好不好,试过才知道。近些年来,下吴村逐渐形成了党员干部冲在前,群众再跟进的氛围,上马的都是经过验证的好产业,群众可以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

“支部先引领、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闯”已经成为下吴村逆袭发展的秘诀,一时间,村两委的战斗力充分发挥了出来,还定期举办培训班,手把手地教群众种茶致富。值得一提的是,为将产业基础打牢、市场搞活,下吴村还建起了白茶产业基地,注册了“兔子岭”茶叶品牌,开启了电商销售模式。

下吴村茶园。郎溪县委宣传部供图

如今,开网店、拍视频、做直播,在下吴村已不是新鲜事。对不少村民来说,手机就是他们的“新农具”,接单、卖货就是他们的“新农活”。

在村两委的带动下,以茶叶为主导的产业优势不断释放,发展后劲持续增强。2017年,依靠发展茶产业,下吴村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万元,顺利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目前,全村茶叶种植面积达到10820亩,成为了凌笪乡唯一一个茶产业专业村。

要说过去是穷则思变,那么现在是变则思通。

随着村容村貌的改变,看到乡村旅游的兴起,下吴村又决定支持村民把农房变客房,发展农家乐和民宿。然而怎么改?能不能赚钱?没有游客又咋办?一连串疑问让村民心里直打鼓。

郎溪县凌笪乡下吴村罗市茶乡一隅。郎溪县委宣传部供图

依托好山好水好资源,花大力气看到好商机,眼瞅着没人出手,村两委商量后决定,还是党员带头先试,这时,吴定义站了出来。

吴定义是村里的茶产业带头人,过去主业跑运输,现在转行做茶叶,曾经的门外汉,如今的“茶专家”,凭借着一股韧劲,老吴硬是完美跨界,把小小的一叶茶做得风生水起。

这不,当下茶叶季,忙于生产销售的他,还忙着民宿的装修,“争取农家乐能在今年十一开业,到时候带动茶叶和农副产品销售的效益会更加明显。”

现任下吴村党总支书记的蒋福金,在村里一干就是20多年,当过会计、干过民兵营长、担任过村委会主任。他告诉记者,眼下正围绕深度旅游开发,在村里推广民宿和农家乐,利用周边天目湖景区旅游的外溢效益,做好衔接。在他看来,这也是长三角一体化的基层实践。

翻开村集体的账本,前两年账面上有20万,已经让村干部们乐得合不拢嘴了,现在翻番还拐个弯,蒋福金说,“照这么涨下去,振兴下吴可就在眼跟前啊。”

如今的下吴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日益优美,村子在变,村民的精气神也在变,“山两边”的走动也频繁起来。在党建引领下,干部群众一起蹚出了一条致富路,下吴村也从过去的贫困村逆袭成今天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责编:关飞、张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