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五朵·安徽红

基因红丨安徽淮北:73载接力守护旧址 小李家闪耀红色初心

杨赛君

2021年05月07日06:32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一句嘱托,延续了73年。

无论刮风还是下雨,73岁的李华松老人每天都会准时来到自己的老家——位于淮北濉溪县韩村镇淮海村小李家的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每个房间巡视一遍后,他开始打扫房内的卫生。首长使用过的防风煤油灯、桌子板凳,李华松都要仔细擦一遍。“守护好总前委旧址,这是祖辈的叮咛和嘱咐,更是我心里的事儿,不擦一遍心里不踏实啊。”

1948年,淮海战役以气吞山河之势全面爆发,主战场之一就在安徽境内的皖北大地。1948年11月23日,淮海战役总前委指挥部由淮北临涣迁至韩村镇淮海村李华松的祖屋。正是在李华松的家中,总前委们运筹帷幄,指挥围歼黄维兵团,阻击南北援敌,并为下一步全歼杜聿明集团奠定了坚实基础。

73年来,李华松家庭三代人始终呵护着这座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旧宅。李华松每天坚持打扫旧址,清除杂草、排查隐患,还义务担当历史讲解员,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播员。 

李华松老人正在讲述革命年代的故事。人民网 王锐摄

祖孙三代接力守护旧址

在当地村民心中,李华松生长在一个英雄家庭。他的祖父李志本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就从事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工作;伯父李光林于1940年3月在西北王六子战役中与日寇作战牺牲;父亲李光者用太平车往双堆集前线送粮草物资,多次从双堆集抬担架,抢救伤病员……

虽然总前委驻扎在李华松家的日子只有38天,但从此这个小院就成了这个家庭的骄傲。从李华松记事时起,家里的长辈们就经常给他讲淮海战役的事情,讲首长们指挥战斗的经历,讲村民们支援解放军的感人事迹。从那时起,这座房子就成为了李华松的骄傲和永远的牵挂。

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小李家。人民网 王锐摄

1980年5月,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被批准为安徽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列入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这让李华松无比欣喜,更感受到沉甸甸的责任。 

“淮海战役历时两个多月,淮海战役总前委从成立到结束共55天,而总前委驻扎在小李家的时间就长达38天。可以说,正是这38天,让平凡的小李家从一个皖北小村成为了淮海战役一个重要的历史见证。”李华松介绍,淮海战役胜利之后,他们祖孙三代接力守护,从祖父到父亲再到自己,从每日打扫、修补文物,再到举家搬走妥善保护,尽心尽力,延续传承。

“小院是我们祖孙几代人的精神圣地。我从祖父和父亲手上接过接力棒,等我老了,我要把接力棒继续交给子孙后代,一代代人永远传承下去,守护好这座老宅,守护好传承好发扬好淮海战役的伟大精神。” 说到这,李华松的眼神中透出自信和坚毅。

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小李家门前的雕像。人民网 王锐摄

传承历史 感恩生活

说起那段波澜壮阔的战争,李华松有太多的话要表达。作为义务讲解员,他的心中一直有个梦想,那便是接过父辈的接力棒,做好传承者,让更多后代了解历史,感恩生活。

李华松经常会记起父亲在世时给他讲的一段经历。那是双墩战场战事最为紧张的关键时期,李华松的父亲当年22岁,和村民一起,帮助转运战场上负伤的战士到位于100多里之外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医院治疗。“当时条件艰苦,转运伤者全靠担架抬,父亲他们六个人一小组,轮流抬,大步走,眼见着还有10里路就要到医院了,担架上的战士还是没能坚持到最后,牺牲在途中。这件事情对我父亲触动很大,我们现在的好日子真的来之不易啊!就是有着这些英勇的战士,前赴后继、不怕牺牲,才有了我们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每当说起这段历史,李华松都忍不住流下眼泪。

小李家内陈设的文物。人民网 王锐摄

如今,老屋门前思源井里的井水依然甘甜,门外村头的柳树又抽出新芽,迎风招展,一派绿意盎然。

“这是希望,也是思念,感谢当年那些为了我们拼死的战士,现在我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如果他们也能看到这一幕,该多好啊。”李华松感慨道。

作为主战场之一,淮北在淮海战役中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视。尤其是濉溪县,是安徽省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进程中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革命遗址,包括党的重要机构旧址、党史人物故居、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等共计186处。这些革命遗址与遗迹是最好的历史见证,是宝贵的红色文化财富。

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在淮北大地上,掀起了传承红色基因,学习党史的热潮。

近年来,淮北市大力打造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和淮海战役总前委指挥部旧址文昌宫、小李庄“红色旅游”景点,有力地促进了红色文化与红色旅游的融合发展。据淮北市濉溪县副县长马明介绍,目前,濉溪县创新党史学习教育方式,深入挖掘乡土红色资源,将党史学习教育和传承红色精神相结合,红色旅游让广大党员干部寓教于游,身临其境学党史,涤荡灵魂悟初心,逐梦奋斗新征程。 

(责编:关飞、张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