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本网原创

大湾村的一天

人民网记者 韩震震 王锐
2024年04月28日08:09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小字号

2016年4月,记者第一次到安徽省金寨县大湾村采访,下了高速之后,在蜿蜒的盘山路上,又行驶了近1个小时。彼时,这个偏远山村,年轻人基本上都选择外出打工,老人住在老旧房屋里,守着散落山间的几块稻田、茶园。

如今,8年时间过去,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大湾村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

山上种茶、家中迎客、“红绿”结合,大湾村“农旅融合”快速发展,2023年累计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7000万元。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

2024年4月18日,记者再次来到大湾村,用一天时间,记录人们的工作生活,感受山村的巨大变化。

群山环抱中的大湾村。人民网记者 王锐摄

群山环抱中的大湾村。人民网记者 王锐摄

早上6点,山间茶园

山里刚刚下过雨,露水比较大,6点出门时,59岁的大湾村村民王景枝穿上了胶鞋。

王景枝家门口挂着“光荣之家”牌匾,她的儿子前两年参军入伍,如今还在服役。

近几年,大湾村的旅游发展很快,王景枝曾在一家民宿帮忙,每月有两三千元收入。但女儿、儿子担心她太辛苦,一直劝她不要再去,上次儿子回来探亲,硬塞给她1万元钱。

今年,王景枝暂时没有去民宿干活。目前正是当地采茶季,闲不下来的她,每天都会早起,去自家茶园里忙活。

王景枝家里有2亩多的茶园,每年一个多月的采茶季,少则带来六七千元的收入,多则上万元。加上每月发放的低保、种菜养鸡,她的生活不用发愁。“但在家闲着也着急,现在村里正是旅游旺季,我打算跟孩子们商量一下,再去找个力所能及的工作。” 王景枝说。

大湾村村民王景枝正在茶园里采摘茶叶。人民网记者 王锐摄

大湾村村民王景枝正在茶园里采摘茶叶。人民网记者 王锐摄

清明谷雨前后,茶树长势喜人。王景枝动作娴熟,一片片嫩叶不断落入她身前的小布袋,然后再汇入到地上的大筐。3个小时,她就采了两斤多鲜茶。

大湾村有80余户村民种植茶叶,很多人习惯白天采茶、傍晚卖茶。王景枝估摸着,按照每斤35元的价格,一天下来,她应该可以挣到300元左右。

上午11点,村内民宿

距离王景枝的茶园不到1公里,是汪建一家的民宿“和坪山庄”。

今年42岁的汪建,是大湾村最早做民宿的村民之一。2018年4月,汪建一家在老宅子前面合影留念后,开始翻建一栋5层的民宿,2021年5月1日正式对外营业。

2024年4月18日11点左右,汪建家的民宿忙了起来,大家一起为南京来的旅行团准备饭菜。

“我们靠近马鬃岭,村里又有红色文化,当初做民宿,是感觉旅游有前景,但刚开始心里没底,只装修了两层楼。没想到,才开业就有旅行社过来对接。2021年下半年,我们迅速把剩下3层楼装修好了。”汪建说。

和坪山庄民宿负责人汪建同用餐的游客交流。人民网记者 王锐摄

和坪山庄民宿负责人汪建同用餐的游客交流。人民网记者 王锐摄

汪建曾在合肥从事保险销售,在他看来,如果不发展旅游,村里像他这样的年轻人就只能在城市工作生活,很难照顾到老家的父母。“现如今,大家有了更多的选择。”

3年多来,汪建的民宿有了稳定的合作伙伴,也积累了好口碑。去年,民宿营业额达到60多万元。

“聘了5个人,都是我们花石乡的。有了稳定收入,又能照顾老人,还能带大家增加收入,我感到比以前更幸福了。”汪建说。

下午2点,施工现场

今年4月初,从高速口到大湾村,一条新路开始试通车。

这条新路是S447公路,以沪蓉高速古碑收费口为起点,终点位于马鬃岭林场,途经大湾村,项目2023年5月全面开工,目前正在做项目收尾工作。走这条新路不但用时比老路缩短了接近一半,也让急弯陡坡成为了过去。

大湾村村民陶元佳正在路边为护栏张贴反光贴。人民网记者 王锐摄

大湾村村民陶元佳正在路边为护栏张贴反光贴。人民网记者 王锐摄

4月18日下午2点多,记者见到大湾村村民陶元佳时,他正在路边为护栏张贴反光贴。

今年58岁的陶元佳,曾在老家开三轮车跑运输,2013年外出打工,一直从事建筑行业。2023年11月,返回家乡的他,开始在S447项目上干活。

10年时间,陶元佳跑了很多地方,回过头来看大湾村,他发现家乡早已今非昔比。除了道路改扩建,村里的露营基地、篮球场等项目也都在紧锣密鼓进行着。

“村容村貌变化很大,关键是家里也有活干。这个项目干完之后,我也不打算出去了。”大湾村十里漂流运营3年多,很受游客欢迎,目前正在准备启动,陶元佳计划到那边干活。

下午4点,村民家中

“大娘,今天生意忙不忙?”4月18日下午4点多,记者在村里走访时,看到村民李定和站在自家民宿门口,大湾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何家枝热情地跟她打招呼。

4月初,大湾村的采茶季、旅游季双双开启,农事繁忙,游客增多,村干部要操心的事也多了起来。

“哪怕就是吵个嘴,给游客们看到了,影响都不好。”何家枝说,为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大湾村干部加强了入户走访。

大湾村党总支书记何家枝向村民李定和了解农产品销售情况。人民网记者 王锐摄

大湾村党总支书记何家枝向村民李定和了解农产品销售情况。人民网记者 王锐摄

60多岁的李定和,在上海待了很多年,2018年跟老伴返乡开了广森堂民宿,虽然房间不多,但凭借热情和厨艺,还是打出了自己的名气。

老两口是否忙得过来?买菜方不方便?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何家枝跟李定和聊了一会,临走之前,她告诉老人有事一定要及时联系。

在大湾村民组走了一圈,何家枝一会跟村民站着聊聊天,一会帮村民打电话问点事,看到70多岁的汪达金坐在门口剥蒜,她也坐下来,一边帮忙一边问他家孩子放假回不回家。

“村里都是小事,但对村民来说,又都是大事,都要认真对待。”何家枝说。

晚上8点,茶厂车间

下午五六点,挎着篮子、背着袋子的村民,开始陆续走进大湾村茶厂,卖掉采摘一天的茶叶。虽然采茶很辛苦,但手上拿到现金,大家都很开心。

2016年年底,大湾村建设了扶贫茶厂,解决了茶农“卖茶难”问题。2019年3月,金寨县蝠牌茶旅有限公司入驻茶厂后,从外地请来的炒茶师傅江焕来,发现大湾村的茶叶品质很不错。

“这里海拔比较高,高山茶的香味、口味都很好。”4月18日,茶厂收了300多斤茶叶,吃完晚饭,江焕来带着三四个工人就忙了起来。鲜叶不能久放,晚上要全部炒一遍,预计到12点左右才能炒完。

炒茶师傅江焕来在炒制当天收到的鲜叶。人民网记者 王锐摄

炒茶师傅江焕来在炒制当天收到的鲜叶。人民网记者 王锐摄

晚上8点,夜幕下,放眼望去,四周灰蒙蒙一片,只能看到大山的轮廓。车间内的灯光,映出茶厂的白墙黑瓦马头墙。

“来大湾的游客,很多也会到茶厂品茶、体验炒茶,看了我们的制作过程,基本上都会买两斤带走。”金寨县蝠牌茶旅有限公司总经理范昌生说,去年茶厂产值超过200万,今年新路通了,大湾村又在创建4A级旅游景区,随着旅游的快速发展,带动更多村民过上好日子,茶厂越来越有信心。

(责编:关飞、张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