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本网原创

新春走基层丨陵之南的小“菇”事

人民网记者 汪瑞华
2024年02月14日10:14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小字号

立春前后,万物复苏,从此阡陌有春意。芜湖市南陵县奋斗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香菇基地,是一派丰收景象。

香菇长势喜人。人民网记者 李希蒙摄

香菇长势喜人。人民网记者 李希蒙摄

走进菌菇大棚,就能闻到沁人的菇香。七层高的菇架上,一朵朵“小香菇”从菌棒上撑开伞状的菌盖,或疏或密,长势喜人。趁着天气晴好,菇农们则忙着采摘、分类、装筐,供应市场。

说起南陵县奋斗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还小有来头,和过去单打独斗不同,联合社于2022年由工山镇天官、红星和戴汇三个村抱团成立,目前占地5500多平方米,共计15个大棚。

每个村都成立了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但如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是摆在三个村面前的共同课题。

菇农在大棚里采收鲜菇。人民网记者 李希蒙摄

菇农在大棚里采收鲜菇。人民网记者 李希蒙摄

“起初也想过发展蔬菜和养殖,但均因技术不成熟,没能达成共识。”戴汇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荣四坦言,在看到籍山镇香菇产业发展得风生水起之后,便前去取经,而后一拍即合,选了三个村接壤的一块荒山地,建大棚、种香菇。

就这样,香菇在工山镇落地生根,而且实现当年建棚,当年采收,当年就有了收益。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如今,基地不愁没菌棒、不愁没产量,也不愁没销路,农户将菌棒接进大棚后悉心照料,10来天的时间,簇簇肉质厚实的香菇就能撑起了一把把“致富伞”。

菇农们忙着给新鲜采收的香菇装筐。人民网记者 李希蒙摄

菇农们忙着给新鲜采收的香菇装筐。人民网记者 李希蒙摄

“一个棚大约400多平方,能摆菌棒1.6万棒左右,每个菌棒能采3到5斤鲜菇,采摘周期可持续6个月,眼下就是上市的旺季。”说起香菇,王荣四如数家珍,他告诉记者,赶在春节前,每天能采菇100多筐,一天下来就是四五千斤,销售商直接上门收,省时省事又省心。

说话的功夫,一辆浙K牌照的箱式货车稳稳停在菇棚外。销售商全青松拉完手刹打开车门,见到王荣四便问,“下午能走不?这趟260筐,直接送丽水。”

“没问题,保证不耽误,正在棚里采着哩!”王荣四应声道,“全是现采的鲜菇,冷库里都囤不了货。”

鲜菇上市。人民网记者 李希蒙摄

鲜菇上市。人民网记者 李希蒙摄

要知道,自从这一季香菇上市以来,基地大棚成了村里头最热闹的地方。

64岁的王思义,过去一直在外务工,2022年返乡后,他便成了香菇基地的技术管理员。“天天早上7点就过来,到了基地第一件事,就是测温度、查湿度,负责大棚的通风保温,虽然忙,当看着菇子一天一个样,再忙也有劲。”

“湿度不能超过70%,温度不能超过25度,最适应的生长温度是10度左右……”虽不是科班出身,但话里话外,听得出王思义已经成了村里头种植香菇的“行家里手”。

“香菇对温度、湿度和光照强度要求都很高,菌棒入棚后,要时刻关注棚内环境,才能保障菌棒顺利出菇,”王思义一边说一边从菌棒上摘下一颗体型饱满、带有花纹的香菇介绍道:“这就是花菇,它需要适度日晒才能自然‘开花’,因为菇腚细、品相好,所以特别受市场欢迎,价好的时候1斤能卖到7块钱。”

装筐准备发货的鲜菇。人民网记者 李希蒙摄

装筐准备发货的鲜菇。人民网记者 李希蒙摄

如今,香菇已成为工山镇助农增收致富的法宝,市场不仅覆盖芜湖、宣城等周边城市,还远销上海、浙江、江苏等长三角市场。

“目前基地发展以鲜菇生产为主,受限于设施技术,只能是忙半年歇半年。”王荣四告诉记者,眼下正在新建智慧恒温大棚,建成后就能保证一年四季季季都有菇可摘,今后还打算开发香菇脆、香菇酱等深加工产品,让乡村振兴更有动力,村民增收更有“蘑”力。

(责编:苏恒、李阔)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