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 大道同行
中欧班列(合肥):大道如砥 跃动“一带一路”的安徽力量
2000多年前,丝绸之路上驼铃阵阵,谱写丝路华章;如今,“钢铁驼队”中欧班列满载货物,飞驰在亚欧大陆。
一辆辆货车排队驶入,满载货物的火车慢慢驶出,各色集装箱摆放整齐,几台龙门吊正在对集装箱进行吊装作业……这一幕幕物流场景,是安徽合肥北站物流基地的日常写照。
这是中欧班列(合肥)的始发站,每周大概有12-15列中欧班列在这里整装待发,满载着机械设备、家电、汽车配件等货物一路向西,前往欧亚多国,为“买全球”“卖全球”提供有力保障。
合肥北站,整装待发的中欧班列。人民网记者 苗子健摄
铁轨铺路,钢铁架起桥梁
2014年6月26日,安徽省首个国际铁路货运专列“合新欧”中亚班列从合肥北站出发,驶向哈萨克斯坦多斯特克,拉开了中欧班列(合肥)高质量发展的序幕。
2017年11月,合肥市产投集团组建了“合肥国际内陆港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肥国际陆港”);2018年1月,该公司正式接手中欧班列的运营工作,中欧班列(合肥)开始了加速发展的新征程。
自合肥国际陆港成立,班列运营部高级经理戴粤强就一直坚守一线操作岗位,对接铁路部门、检查货物、保障班列正常运行是他的日常。
和中欧班列共同成长的六年间,戴粤强见证了中欧班列的发展变化。他告诉记者,中欧班列(合肥)2014-2017年的发行量是165列,而现在一年发行就超700列,到目前累计发运已突破3400列。
变化不止体现在数量上。“班列载运的货物种类也从最初的轻工产品、工业半成品向智能家电、机电产品、汽车、光伏组件等转变,实现了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戴粤强说。
如今,中欧班列(合肥)不断扩大辐射范围,已实现了二连浩特、阿拉山口等七大口岸的全线贯通,构建了多线路、多口岸、强联动、高覆盖的国际物流大通道。今年中欧班列(合肥)还新增了32个新站点,覆盖范围扩大至18个国家,122个国际站点,已经抵达德国、荷兰、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老挝等欧亚多国。
繁忙的合肥北站物流基地。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货畅其流,“输”写安徽篇章
“安徽本土的产品越来越好,所以中欧班列搭载的货物从原先不到15%的本土化率到现在的80%,安徽的品牌车辆、宣城的机器人、马鞍山的钢铁、合肥的智能家电等,都是国外顶顶称赞的好物件,更多人感受到安徽制造的魅力。”合肥国际陆港副总经理陈锋自豪地说。
陈锋介绍,中欧班列(合肥)一直坚持“立足合肥、服务安徽、辐射长三角”的总体定位,先后开辟中欧班列(合肥)“+阜阳”“+芜湖”“+宣城”“+黄山”“+蚌埠”等城际定向班列,服务范围覆盖全省16个地市。
2021年8月27日晚,安徽首趟茶叶专列成功开行,经15天后抵达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黄山的茶叶出了国,绿色的“万里茶道”和彩色的“一带一路”实现碰撞交融。
城市千条线,企业点对点。对于有需求的企业,合肥国际陆港优化“站到站”和“门到门”的全流程、保姆式、定制化服务。仅2023年就开行“江淮号”“奇瑞号”“美的号”“美菱号”等企业定制专列202列,安徽企业本土化率达93.69%,切实服务本土企业走出去,助推“皖货皖运”。
这一点,大恒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深有感触。“2020年前后,我们接到一笔来自波兰的产品订单,在与合肥国际陆港对接后,我们选择通过中欧班列运送货物,顺利运至波兰,进而开辟了国际市场。”该负责人说。
合肥北站物流基地是中欧班列(合肥)始发站。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古道新路,共享发展机遇
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中欧班列(合肥)开行640列,同比增长25.74%,其中回程班列336列,占比52.5%。来自欧盟、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等地区和国家的汽车配件、高端食品、木材、钾肥、电解铜、大麦等产品乘着中欧班列(合肥)进入国内。
谈到中欧班列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陈锋认为,中欧班列比海运快、比空运价优,尤其是铁路运输货物的附加值高,不仅为安徽本土外向型经济提供了有力的物流保障,也为沿线“通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合肥北站物流基地,工作人员进行中欧班列(合肥)集装箱吊装作业。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中欧班列(合肥)将以此为新的起点,奋力打造国家级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国际物流中心、国际贸易中心,打造开放产业集群,持续助力内陆对外开放,为‘一带一路’发展增添新动能。”陈锋说。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丝霞万匹,花香满路。新时代的“一带一路”,交流互鉴,歌声盈途。
大道如砥,行者无疆。中欧班列(合肥)整装待发,驶向新的征途。“一带一路”美美与共的道路,越走越宽阔,越来越精彩。
(实习生郑雨洁、刘芝彪对此文亦有贡献)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