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本网原创

【“融长”五年 “滁”类拔萃】系列报道之一

皖苏生态共保 收获一江碧水

张磊 周坤
2023年05月10日08:56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小字号

滁河,是苏皖两省的界河,也是长江的一级支流。5月的滁河,一水将绿绕,两岸送青来。漫步于此,草木丰茂,白鹭翩跹,移步皆是景。

眼前的景象勾起了滁州市南谯区村民赵海清的回忆,他在河边生活了30多年,亲身经历了它从“锈带”到“秀带”的全过程:“这里以前经常有渔船捕鱼,杂乱无章,现在变成了绿色生态带。”

改变来自于2018年底,苏皖两省政府签订了《关于建立长江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合作协议》,建立长江流域滁河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最终在2019-2021年期间,滁河陈浅断面年均值达到Ⅲ类考核要求,滁州市获得江苏省生态补偿资金4000万元,滁州安心“收钱”,江苏则愉快地“掏钱”。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大框架下,滁宁开展生态环境领域的全方位协作,不断夯实绿色发展基础,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让长三角生态一体化的变革力量,落脚在滁宁两地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条河流。

滁河,苏皖两省的界河,也是长江的一级支流。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

滁河,苏皖两省的界河,也是长江的一级支流。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

生态补偿,破解管理难点

过去滁河的禁渔执法,一直是滁州市南谯区和南京市浦口区的管理难点。“我们查,他就跑到江苏界内,江苏查,他又跑到我们这里来。”滁州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科长丁泊清回忆到。

在“水质对赌”的推动下,2020年7月,南京市浦口区与滁州市南谯区正式签订《浦口—南谯跨界一体化发展水利(务)合作协议书》,双方约定:将围绕滁河建立联合河长制,推进跨界河道共建共治共享、联合防汛抢险等工作。

滁宁两地通过联合执法,终于解决了这个大难题。

前不久,南京市浦口区与滁州市南谯区开展了2023年滁河(南谯—浦口段)禁渔联合执法行动。滁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农业执法支队,南谯区禁捕办和南京浦口区禁捕办、市场监管、公安、水利、公安等部门参加此次行动。

从空中俯瞰,滁河如同一条绿玉带向远方绵延流淌,皖苏两省共饮一江水,同守一片天。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

从空中俯瞰,滁河如同一条绿玉带向远方绵延流淌。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

除了巡河检查,两地执法人员还对两地交界处农集贸市场、饭店“长江禁渔”等内容进行执法检查。在水产品销售市场重点检查了禁渔宣传广告、水产品进货票据和台账等,在餐饮场所重点查看了店堂广告、点菜单以及近五天的点菜消费记录中,有没有售卖非法捕捞渔获物和野生鱼等违法行为。

更重要的是,两地签订了《渔政执法共建共管协议书》,确定了结对共建、联合执法、协同宣传、工作责任四项执法协作共建机制。在联合河长制的推动下,两地交流合作进一步走实。

“在跨界河流协作机制下,滁河水质基本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及以上标准。滁州市南谯区与南京市浦口区的共管共治已成常态。”南谯区水利局有关负责人说。

“对赌”无输家 皖苏共受益

皖苏签订的《关于建立长江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合作协议》,虽被通俗地叫做“对赌”,事实上更是一次双向奔赴的美丽之约。因为无论安徽还是江苏,在这里都没有输家,最终赢家只有绿水青山。

沿着滁河逆流而上,来到全椒县城南的襄河岸。放眼望去,水田湿地河渠畅联,飞鸟翔集。下了河堤,映入眼前的是几处徽派建筑,和青山秀水融为一体,丝毫不违和。这便是目前全椒县最大的城市尾水提标工程——小湖圩湿地生态修复项目。

沿着滁河逆流而上,来到全椒县的小湖圩湿地生态修复项目。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

全椒县小湖圩湿地生态修复项目。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

这个项目采用“高密度沉淀+人工快渗”工艺,将全椒城南污水处理厂一级A排放标准的尾水经提标工程和小湖圩湿地,提标至地表水三类后排入襄河,最终进入滁河,同时部分水体作为园林绿化景观、路面清扫等城市杂用水进行二次利用。

记者在现场看到,11个“人工快渗”池依次排开,轮流作业,蔚为壮观。“2022年底项目建成投入运行以来,日均处理尾水最高可达到3万吨,各项出水参数能够稳定达到设计要求。后期运维服务费单件为0.34元/吨,相对低廉,这项工艺在安徽省也是首例运用。”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

该项目采用“高密度沉淀+人工快渗”工艺,11个“人工快渗”池依次排开,轮流作业。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

该项目采用“高密度沉淀+人工快渗”工艺,11个“人工快渗”池依次排开,轮流作业。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

“这里可以说是城市污水管控的最后一道关口,项目的投入运行意义重大,消除了全椒城南污水处理厂尾水对下游滁河国控断面影响,改善了县域生态环境,同时为全椒县未来城市再生资源利用进一步发展提供保障。”全椒县生态环境分局副局长施大芳说。

该项目的成功投入运行,得益于苏皖两省跨省生态补偿机制,因为该工程项目的大部分投资都来自于生态补偿资金。

2022年底项目建成投入运行以来,日均处理尾水最高可达到3万吨。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

2022年底项目建成投入运行以来,日均处理尾水最高可达到3万吨。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

跨省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有力推动了全椒生态环境工作的开展,经过近年来的持续治理,滁河全椒段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18年以来,滁河陈浅国控断面年度水质连续五年稳定达标。

如今,从空中俯瞰,滁河如同一条绿玉带向远方绵延流淌。共饮一江水,同守一片天,滁宁两地“同呼吸、共命运”。一体化“协奏曲”已经奏响,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的美丽画卷也正在徐徐展开。

(责编:关飞、张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