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安徽封面(第十一期)
“千万人口”阜阳:转作风转出新气象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
坐拥千万人口、百亿粮仓的安徽阜阳,如今正以追赶奋进的姿态示人。
刚刚通过省级创新型城市创建验收,阜阳就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大会,提出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
国家刚刚发布《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阜阳市党政代表团就第一时间赴苏州面对面对接。
始终给力的“阜阳速度”,让总投资82.2亿元的阜兴科技单晶硅片项目,从项目洽谈到一期试产仅用半年时间,迈出追“风”逐“日”新赛道上的关键一步。
“十三五”期间,阜阳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30.7%,居全省第一位。
2021年,全市GDP增速位居皖北第一,总量居全省第四。
鸟瞰城北新区。叶彪摄
从“外出闯”到“回乡干”
曾经,阜阳数百万人外出务工。如今,站在新的发展阶段,阜阳正在为千万颍淮儿女提供尽情驰骋的舞台。
2013年,在上海打拼13年、拥有一个箱包厂的王恒亮,因阜阳开展的“接您回家”活动,决定返乡试一试。
短短几年,王恒亮的事业就红红火火,不仅为当地群众提供了稳定就业,还成为阜阳知名的致富带头人,是媒体关注的焦点。
“在老家得到的支持多,党委政府支持,周边群众支持。现在的阜阳今非昔比,创业的环境、条件都很好,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王恒亮说。
“天时地利”讲究机遇、条件,“人和”则需上下一心、团结一致。
阜阳双清湾。阜阳市委宣传部供图
据阜阳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透露,近年来,阜阳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持续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开刀,全市政治生态持续向好,群众对党风政风满意度持续提升。
阜阳持续加强监督检查,特别是聚焦“三新一高”等决策部署,围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等重点任务,具体化常态化开展政治监督。助推全市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出台公职人员政商交往负面清单,对涉企服务情况开展明察暗访,发布损害营商环境、“窗口腐败”问题信访举报公告,推动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何建龙与家人返乡创业。人民网 陶涛摄
与王恒亮有同感的,还有安徽翊叒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建龙,“80后”的他是阜阳市颍东区口孜镇人,15岁开始跟家人外出打工,尝遍酸甜苦辣。
也是阜阳“接您回家”活动,让何建龙一家有了返乡创业的想法。“老家领导干部确实很热情,而且区位交通优势也很明显。”何建龙说。2017年,何建龙三兄弟下定决心,投资2000多万元返乡建厂。2018年8月投产,2021年销售额达到7000万,今年预计将达到1亿元。
依托安徽翊叒实业有限公司,阜阳颍东区2019年开始建设农民工返乡创业园,主打家具、纺织产业,如今园区38家企业已带动全镇相关企业100多家。2021年,该创业园被评为安徽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
对阜阳而言,百万级的农民工队伍,既是宝贵的财富,也是加快发展的希望和潜力。多年来,阜阳在“接您回家”活动中,累计引导6.35万人回乡创业,创办各类经济实体3.78万个,带动就业48.21万人。
在希望的田野上。叶彪摄
从“小确幸”到“大目标”
回阜阳创业的,既有闯出天地的农民工,也有学有所成的大学生。
融入长三角,高铁全覆盖,与苏州签订“十年之约”……近年来,随着多重国家战略深入实施,阜阳政策机遇叠加,潜能不断激发,为多层次人才厚植了发展基础。
7月,阜阳市颍州区三合镇,阜阳市万联农业公司智能化育苗厂内凉爽舒适,种子入盘、覆土、淋水在生产线上一气呵成,喷淋、温控、光照全部智能操作。
该公司负责人马涛,多年前从南开大学毕业并留校工作。2015年携妻子刘宁回到阜阳创业,在帮父亲卖生姜的过程中,发现了农业里隐藏的财富机会。很快,马涛夫妇在蔬菜销售中挣到了“第一桶金”。2017年,敏锐察觉到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他们为把控产品质量,开始流转土地种植蔬菜。
马涛与妻子刘宁返乡创业。人民网 陶涛摄
2019年,阜阳连续迎来重大发展利好,正式加入长三角,实现高铁全覆盖。这些,让马涛看到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2021年6月,阜阳市万联农业公司投资2000万元打造的育苗厂投入使用,可向周边2万亩地提供优质种苗。
返乡创业6年,有知识、善思考的马涛,打造出育种、种植、冷链物流、销售等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去年实现产值4000万元,预计今年将突破5000万元。
今年疫情期间,阜阳千吨生鲜蔬菜农副产品驰援上海。作为保供企业之一,马涛看到车队出发,非常振奋,“大家对阜阳的优势、能力、效率有了更深的认识,也为以后更大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从“好环境”到“新梦想”
让老乡安心返乡创业,好的营商环境至关重要。
动态调整市级政府权责清单、公共服务清单和行政权力事项及收费清单目录,在省级统筹基础上,市级权责事项精简达22%;
纵深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让企业群众办事更便捷、不求人;
优化线下服务,推行并联审批、代办服务,切实提升市政公用服务报装便利度;
深入推进“优良作风建设年”活动,扎实开展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和“回头看”工作,常态化开展“遍访贫困对象”“三联四建”“阜阳夜话”“四送一服双联”等“四项活动”,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激情得到充分发挥,务实担当作风得到锤炼,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得到新提升。
……
近年来,阜阳切实增强紧迫感,学先进、找差距、快追赶,聚焦企业关切,对标先发地区,深化改革创新,持之以恒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江汽中、重卡阜阳生产基地。阜阳市委宣传部供图
“吸引我回来的,一个是专业对口,能够学以致用,另一个就是界首对人才的重视。”2021年,从事高分子材料研究的宋鸽,回到家乡界首,成为天鸿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研发工程师。
界首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众多,要保持企业创新能力,人才支持必不可少。为了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界首市打造产业聚才“强磁场”,打好多方引才“组合拳”,优化人才发展“生态圈”,2017年以来,累计柔性引进各类科技创新人才400余名。
好的营商环境,让企业有了生存发展的优质土壤,一个个关于未来的梦想开始生根发芽。
太和是国内著名的医药集散中心,素有“买全国、卖全国”美誉。2019年,国家全面实施“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在医药行业打拼多年的太和人张建强,敏锐捕捉到了机遇。
太和保兴医药健康产业园里,科研人员正在调试实验设备。人民网 陶涛摄
“我们创新医药产业发展模式,打造委托生产基地,提高产业集中度。”太和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让张建强有了验证新理念的机会,保兴医药健康产业园逐渐从构想成为现实。
建设共享制造平台,打造“中国医药产业的富士康”,如今,保兴医药健康产业园已引进四环科宝、桦冠生物、硕佰医药、德里福瑞等10多家优质药企。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00亿元,带动制剂产值500亿至1000亿元,助力太和医药产业从“买全国、卖全国”向“太和制造、全国销售”转型升级。
梦想成真,未来可期。
从外出务工到返乡创业的背后,是阜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映射。
十年来,阜阳经济总量跃升至安徽第四,三次产业结构实现由“二三一”到“三二一”的重要转变,“全国文明城市”首创首成,百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米”字形高铁正在形成,“井”字形高速加快构建,被国家确定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区域重点城市,安徽省也明确提出“推进合肥都市圈联动阜阳城市圈发展”……
高铁西站。阜阳市委宣传部供图
阜阳市委书记孙正东表示,当前,阜阳全市上下正聚焦加快产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区位、交通、政策、农业、人口“五大优势”,拉高标杆、扬长补短,只争朝夕、埋头苦干,大力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十大特色产业,加快建设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坚持“四化同步”,激发区域发展内生动力的要求,以做强先进制造业为支撑、I型大城市建设为牵动、乡村振兴为统揽、数字技术赋能为驱动、“并联式”融合发展为逻辑,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发展,勇当皖北振兴排头兵。
在阜阳第六次党代会上,该市自抬标杆,官方首次提出:高标准提升中心城市能力,朝着“省域副中心城市”迈进。
政治生态风清气正,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干部精神状态饱满……乘着时代的东风,千万人口的阜阳,已积蓄起澎湃动力,正以稳健的姿态,树立雄心壮志,激活内生动力,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铺陈着对卓越的精进追求,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