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五朵·安徽红
党建红丨芜湖市繁昌区:党建领航“信用村” 小信成则大信立
初秋,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峨山镇沈弄村的徐婷婷,最近是忙得脚不沾地。
作为村里头的葡萄种植大户,眼下正是上市季节,徐婷婷一边要忙着采摘,一边还要忙着销售,稍有闲暇,还要忙着田间管理。
2019年,经过评定后,徐婷婷成为村里的“信用户”,凭借信用得到了中银富登村镇银行15万元贷款,解决了架设大棚的资金难题。原先的露天葡萄改为大棚种植,产量上来了、品质提高了,自然亩均收入没少见涨。
原来,由于村里农户多年来贷款信用记录良好,沈弄村被繁昌区评为“信用村”。村里的农户通过评级授信后,和徐婷婷一样,凭借信用便可贷款。
今年36岁的徐婷婷,早在10多年前就开始返乡种植葡萄,从最开始的20来亩,逐年扩大种植规模,如今已经是400多亩葡萄园的种植大户。
评上“信用户”的徐婷婷,这个季节正忙着葡萄采摘。受访者供图
“过去一到用钱的时候,我就发愁。”徐婷婷直言不讳,去银行贷款,需要有抵押物,或者有公务员担保,借贷条件很难满足,往往只能是通过亲戚朋友周转。久而久之,也就“开不了口”了。
葡萄种植一次性投入比较大,前期规模小、收入有限。眼看着外面种植大户都改成了大棚种植,自己手上却没有多余的资金,这让徐婷婷犯了难。这个情况直到被评为“信用户”后,开始发生改变。
同样,作为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试点的童坝村,在当地获得信用贷款、实现规模经营的农户不在少数。
童坝村党委书记马如冰介绍,2019年全村共评定信用户755户,良好的信用环境,为农户们换来累计162.9万元的信用贷款,村里的种植业、养殖业得以快速发展。童坝村也成为远近闻名的信用示范村,并于2019年底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长期以来,由于资金短缺,更无有效抵押物,很多农户难获金融支持。“用钱难”“担保难”,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发展产业增收致富的掣肘。
如今,村里挂上了“信用村”的牌匾,被评上“信用户”的村民不再需要任何抵押,通过当地银行的手机软件,动动手指就可以随借随贷。
村干部进村入户宣传信用村建设工作。繁昌区委组织部供图
2019年7月以来,繁昌区选取新港镇、峨山镇12个村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时隔两年后,该区在原有基础上,开始纵深推进,覆盖全区6个镇、繁昌经开区和74个村。
繁昌农商行乡村振兴金融部负责人朱云涛介绍,信用贷款是基于农户的信誉,在核定额度和有效期内向农户发放的无须抵押、担保的贷款,为的就是把金融活水引进农村,解决广大农户发展产业资金短缺问题。
在信用评级方面,评级授信除了会调查农户产业发展、收支情况、家庭结构等基本条件之外,孝敬老人、邻里关系、个人品行等口碑也被纳入了评定范围。
“根据评级,分为A、AA、AAA三个等级,不同等级‘信用户’可分别贷款5万元、8万元和10万元以上。”朱云涛补充道,一旦信用主体触发“一票否决”或者信用复评未达标的,“信用户”就会被撤销。
“说是无抵押担保,其实是拿全村的信用做担保。”童坝村党委书记马如冰深谙这其中的道理。
其实,通过两年来的试点试行,不难发现,通过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利用“大数据”挖掘“小信用”,在破解长期困扰村民的贷款问题上,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
在马如冰看来,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最大限度发挥了基层党组织作用,把金融机构和广大群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合起来,形成了“以信用促信贷、以信贷促发展”的良好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自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开展以来,繁昌区党员、干部通过带头参与“信用户”评定和“信用村”建设,学习了金融知识,提升了自身素质,发挥了模范作用。
繁昌区克里村乡风文明审议小组开展审议。繁昌区委组织部供图
同时,党组织在开展政策宣传、组织农户参与、入户信息采集、推进乡风评定等方面,发动方方面面的力量参与其中,既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有效提升了组织力,也促进了乡村振兴,探索出了“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信用村建设促进乡村振兴”新路径。
小信成,则大信立。
数据统计,截至今年7月,繁昌区2个选点镇12个村,共评定信用村10个,评定信用户7798户,10家金融机构推出的金融产品,累计为全体信用户授信8.19亿元、累计用信3380.74万元,用信余额2261.6万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