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本网原创

25岁的她,已“背”了弟弟20年!

胡雨松  陈若天
2021年08月26日15:58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小字号

整个下午,王倩都在商业广场里忙碌着,她负责的工作事项较多,基本停不下来。等到下班,王倩回到工位,还未坐定,马上掏出手机监控,查看家里客厅的实况。

摄像头被窗帘遮住了,只能听见电视声音。王倩微微皱起眉头,操纵摄像头转向书柜的玻璃,通过反光,看见母亲和弟弟安稳地坐在沙发上,王倩松了口气,一切平安。

王倩的心一直被家人牵动着。母亲早年因为癫痫落下了严重的精神疾病,弟弟王成财出生5个月时被诊断为脑瘫,生活不能自理,弟弟有时还会出现自残或伤人行为;父亲曾是家里顶梁柱,但6年前腰椎滑脱,手术后也丧失了劳动能力。

照顾一家人的重任,一下子就落在了王倩的肩上。

25岁,正是最灿烂的年纪。然而,与其他女孩相比,王倩的25岁又是如此不同。

工作中的王倩一直是团队里的业务骨干。人民网 陈若天 摄

“我已经快背不动他了”

王倩一家四口租住在六安市金安区三里桥街道阳光社区的一处公租房内,面积不大,距离王倩单位骑车只要5分钟。

对于王倩来说,就是这5分钟的路程,她还是觉得长了。每天中午,王倩在单位食堂吃完工作餐后,就骑上电瓶车火速赶回家,给母亲和弟弟做中饭。

“一般都是煮面条,我弟弟不会咀嚼,只能吃点稀的。”狭窄的厨房里,王倩熟练地炒了两个鸡蛋,放进水煮面里给母亲和弟弟补充营养。趁着面条冷却的工夫,王倩要把弟弟从卧室背到客厅,帮他先进行洗漱。

从卧室门口到客厅沙发,大概只有一米五的距离。弟弟今年21岁,体重接近65公斤,王倩每天都要驮着他在走道上走上几个来回,步伐蹒跚,十分吃力。“他比我要重,我已经快背不动他了。”王倩一边给弟弟擦洗,一边笑着说。

等待午饭冷却的间隙,王倩给弟弟理发。人民网 陈若天 摄

与帮助弟弟洗漱相比,每天哄弟弟喂饭,是一项更加艰巨的工程。弟弟有时会故意把头埋进沙发里跟王倩撒娇。为了哄弟弟吃饭,王倩总是要想各种办法,“有时候给他看看之前拍的视频,有时候要背着他到楼顶看看风景,要哄好了,才能顺着我吃下饭。”即使弟弟愿意配合,在吞咽的过程中也是不断摇头,王倩只能托住弟弟的下巴,高高地夹起面条,小心将面条送入弟弟口中,弟弟不加咀嚼,直接将面条吞进肚子里。然后,王倩又要经历新一轮“哄骗”。

一碗面条喂下来,王倩额头上已布满汗珠,好似经过了一场长跑。“一般弟弟中午要吃四碗面条。我有时候晚上要加班,下班时间不固定,所以想让他中午吃饱些。”聊起照顾弟弟的细节,王倩突然眼眶红了,“我一直觉得挺对不起他,长这么大,也没让他吃顿好的。”

每天喂弟弟吃饭,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人民网 陈若天 摄

“我想带弟弟出去看一看”

小时候,王倩一家住在大别山山区,走在山路上,左手边是峭壁,右手边是悬崖,稍不留意就一脚踩空。遇到弟弟需要下山看病,王倩总是抱着、背着弟弟,小心翼翼地在山路上慢慢摸索。

2017年底,大专毕业后的王倩回到六安工作。一天,王倩接到父亲的电话,说弟弟不行了,在家里不吃不喝。等到王倩回到家里,眼前的弟弟已经是重度昏迷的状态。王倩背起弟弟辗转当地多家医院,都被告知无法医治。

王倩好不容易带着弟弟来到合肥,结果很多医生劝王倩放弃救治。“我怎么可能放弃救他呢,他是我弟弟啊!”说到这里,王倩眼里又泛起了泪花。

最后一次转院时,王倩实在找不到车,就只能靠着手机导航背着弟弟硬是走了三四公里。那几天,王倩的脚底袜底鞋底全部被血粘在一起。医生被王倩感动,安排住院,最终“捡”回了弟弟的一条命。

2019年1月,王倩终于搬进了当地政府提供的公租房,这也是她一年来第6次搬家。王倩说:“以前是哪里便宜我就往哪里搬,一个人花一晚上时间搬家,这次住进公租房,第一次有种‘家’的感觉。”

受疾病影响,20年来,弟弟从来没有开口对王倩说过一句话,王倩也背着弟弟走了20年。确实苦涩,但在王倩看来,只要弟弟和爸妈都在,这个家就还在。有时候工作累了回到家,看到弟弟冲自己笑一下,就会感觉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一直以来王倩都有一个心愿,“如果有机会,我想带弟弟去北京上海的医院,好好检查诊治,这么多年来,我最愧疚的就是没能为弟弟提供更好的治疗。哪怕是让专家看上一眼呢?”

“我没想过放弃”

一个人支撑着这个在风雨飘摇中的家。有医生和朋友在了解到王倩家庭的情况后,也曾委婉地劝王倩放弃,或许能让大家都解脱,然而王倩不肯:“现在的日子虽然艰难,但总比以前要好吧!”

因为母亲和弟弟的疾病,在很小的时候,王倩就意识到了自己家庭与别的家庭的不同。读完初中后,懂事的王倩报考了合肥的一所职业学校,想早点毕业出来打工,分担家里的压力。

上大专期间,王倩一直通过勤工俭学的方式减轻家里的负担,一个月最多能挣500块钱。

每次放假回家,父亲会摸出家里仅剩的钱交给王倩,想让她在外面过好一点。王倩也总是想尽各种办法,把钱藏在家里的某个角落,等到了学校再告诉父亲,自己不缺钱。

2015年,王倩遇到了人生中第一个坎。还在合肥上学的她突然接到电话,父亲腰伤复发,必须要尽快送去医院动手术。王倩东拼西凑借齐了医药费,回到家后她才意识到,现在她遇到了人生中最难的选择:送父亲去医院做手术,母亲和弟弟在家就无人照顾;在家照顾母亲和弟弟,父亲就无法送去医院治疗。“之前打工吃苦,我都能坚持,但在那一瞬间,我真的不知道要怎么样才能照顾好我这个家。”

手足无措的王倩联系到了自己的老师,老师知道王倩家里的情况后,二话不说,开车把王倩和父亲接到省立医院,姑姑大伯也赶来帮忙照看母亲和弟弟。从王倩父亲进医院手术到出院,总共只有8天,并不是王倩父亲恢复迅速,只是要强的王倩实在不好意思再向别人开口寻求帮助了。

看着父亲的伤口还在渗出鲜血,王倩想起来小时候父亲干农活时的点点滴滴,下定决心:父亲在最艰难的时候都没有放弃过这个家,我也一定不会放弃。

王倩说,现在她每个月大概能挣四千元收入,在租房和照顾一家人生活之余,还能存一点下来。对此,她很满足。

“因为淋过雨,也想给别人撑伞”

工作8小时,下班后16小时,王倩长期处于连轴转的状态。即使在晚上,王倩也很难睡得踏实,稍不留神弟弟就尿在床上了。但乐观的王倩一直在说,自己得到了这么多好心人的帮助,得到了党和政府的支持,住进了公租房,一切都会慢慢变好。

2019年9月,王倩完成了安徽师范大学教育学函授课程。为什么选择了教育学攻读?王倩说,在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刻,是老师给了她精神动力,所以自己也一直视老师为自己的偶像。“如果可以选择,我也很想当一名教师,告诉山里的孩子一定要读书,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王倩的朋友圈签名是这样写的:“因为淋过雨,所以也想给别人撑伞。”她确实也是这样做的。工作之余,王倩还积极投身到社区公益事业之中。今年7月,河南郑州发生洪涝灾情,王倩还和朋友一起为河南捐款捐物。社区干部对这个充满活力的小姑娘印象颇好,阳光社区一位社区工作者说,自去年疫情发生以来,只要有时间,王倩总是会到社区里面帮帮忙搭把手,还多次获得了区级层面的表彰。

疫情防控期间,王倩主动参与到社区志愿者队伍中。受访者供图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王倩很爱笑,即使前一秒在回忆过去,伤心事爬上心头,下一秒她也会因想起周围人对她的关心而重新绽放笑容。

她相信未来会更好,我们也相信她的未来会更好。

(责编:吴西露、张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