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江淮传真>>省内要闻

安徽加快淮河生态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融合发展

2021年07月31日08:27 | 来源:合肥报业全媒体
小字号
原标题:引江济淮一期拟2023年通水通航

  作为中部省份,淮河生态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两大国家战略在安徽叠加。近年来,安徽省不断加快淮河生态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融合发展,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合作、生态共治等方面,不断实现新突破。预计明年底,引江济淮一期项目基本建成,2023年通水通航。

  【互联互通】

  引江济淮一期预计明年底基本建成

  7月26日至27日,引江济淮二期工程规划审查会议在合肥市召开。二期工程已被国务院确定为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工程以实现城乡供水、江淮航运、生态修复三大功能为主要任务,并将进一步释放和拓展引江济淮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除了二期项目,当前,引江济淮一期工程正在全面加快建设。截至今年7月中旬,目前主体工程累计完成投资668.7亿元,占工程总投资的76.4%。如今,引江济淮已经成为全省推进长江经济带和淮河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最具代表性的项目。一期项目预计2022年底基本建成,2023年通水通航。

  除了水利设施,目前长江和淮河之间还建成了合杭高铁等一批高铁项目。截至2020年底,全省铁路运营总里程达到5302公里,高铁里程居全国第一位;而“五纵九横”高速公路网加速形成,纵穿江淮、直通长三角水运大通道初步实现。

  下一步,全省还将进一步强化基础支撑,着力构筑综合交通走廊。一方面,基本建成引江济淮江水北送段,全面开工引江济淮二期工程;持续推进淮水北调工程后续建设,支持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建设,推进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前期工作。

  同时,着力构建江淮城际铁路网,持续扩大快速轨道交通覆盖面,支持有条件的城市发展市域市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并提升航道通行能力,优化港口功能布局,实现江河连通、通江达海。此外,全省还将推进港口集约化、专业化发展,加强港口资源整合,强化与沿江、沿淮上下游港口和沿海港口合作。

  【南北合作】

  将试行独立运作、财政核算等共建试点

  实施南北合作共建是安徽加快皖北地区发展的重要举措。2012年以来,安徽先后组织合肥、芜湖、马鞍山等市与皖北有关市开展结对合作,推动阜阳合肥、宿州马鞍山、亳州芜湖3个市级园区和临泉庐阳、泗县当涂、寿县蜀山、濉溪芜湖、合肥高新霍邱、蚌埠铜陵、凤阳宁国7个县级园区建设。

  省发改委透露,截至2020年底,上述10个共建园区规划面积227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66平方公里,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99.2亿元,实现经营销售收入1899.9亿元、财政收入357亿元,成为推动当地发展的重要生力军。

  下一步,安徽将进一步提升财政、金融、土地、干部等政策对共建园区的促进作用;积极推进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拨改投”改革,试行独立运作、财政核算等共建试点;调整优化目标考核办法并组织实施,科学引导共建园区高质量发展。

  【生态共治】

  实施长江经济带水清岸绿产业优新一轮提升

  科学划定沿江1公里、5公里、15公里三道生态防线;全面开展长江禁捕退捕工作;淮河流域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82.5%,劣Ⅴ类断面全面消除;启动长江、淮河生态廊道建设……近年来,安徽坚持生态优先,强化环境综合治理,狠抓长江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截至4月底,已完成问题整改1681个、完成率91.3%。

  接下来,全省将深入实施新一轮“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实施长江经济带水清岸绿产业优新一轮提升工程,进一步完善“1515”岸线分级管控措施。同时,编制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重点流域“十四五”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加大治污力度。兼顾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不同特点,提出差异化生态环境保护举措。

  此外,实施全省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沱湖流域生态补偿、滁河流域生态补偿、大别山水环境生态补偿、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等;积极开展水权确权,推进水权交易,优化水资源配置,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水资源支撑。

  【公共服务】

  组织省内三级医院对口帮扶一批皖北县级医院

  支持安徽科技学院、宿州学院分别与安大、安农大、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开展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到皖北三市七县支教;建设省级区域专科医疗中心,推进省立医院与阜阳二院、省中医院与亳州市中医院合作共建……近年来,安徽不断深化“两带”教育、卫生等领域合作,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今后,安徽还将持续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更多领域优势互补。一方面,支持皖北普通高等学校与省内知名院校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选派优秀骨干教师到皖北支教。围绕构建高校运行的科研体系、促进技术要素市场体系建设等领域,研究梳理若干“小切口、大作为”“易操作、可考核”的改革举措,积极复制推广。

  同时,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与均衡布局,优化省级区域医疗资源配置,推进省级区域专科医疗中心建设,持续支持相关医院的合作共建;并加大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医院力度,组织省内三级医院对口帮扶15所以上县级医院(含县中医医院)。(方佳伟)

(责编:欧恺、李阔)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