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英雄”马毛姐——
“只有前进,没有后退”(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七一勋章”获得者)
1999年,马毛姐(中)在给学生们开展革命传统教育。资料照片
个头不高,头发花白,鲜红的党徽别在胸前……初夏,在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西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记者见到了解放战争时期支前英模的杰出代表、闻名全国的“渡江英雄”马毛姐。
1949年渡江战役中,年仅14岁的马毛姐参加“渡江突击队”,在手臂中弹的情况下依然咬牙坚持,不畏枪林弹雨6次横渡长江,运送3批解放军成功登岸。毛主席亲切接见她,并题词“毛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只有前进,没有后退!”虽然已是耄耋之年,回忆起72年前那场波澜壮阔的战役,马毛姐仍难掩激动……
“我这是送亲人过大江”
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
1949年4月20日夜至21日,百万雄师强渡长江。茫茫江面上,上万船工抱着誓死运送解放军“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决心,奋勇向前。当时,年仅14岁的安徽省无为县渔家少女马毛姐,就是其中之一。
岁数小、身体弱,还是个女娃娃,最初解放军并不同意马毛姐登船。可是打定主意决不退缩的马毛姐藏进了芦苇丛,趁着信号弹升起,捡起长篙就上了船。就这样,穿着满是补丁的小棉袄,马毛姐载着解放军战士驶离江岸。
突然,炮弹袭来。轰鸣声在马毛姐耳边响起,却没让她后退……“我水性好,会掌舵,当时一心想着把第一批突击队员安全送到对岸!”马毛姐说。
敌人的子弹如雨点般,打烂了船帆,也打伤了马毛姐的右臂。她忍住痛,撑着船,拼命划向对岸。那一夜,马毛姐横渡长江6趟,先后把3批解放军送上南岸。
“打小我就吃不饱、穿不暖,直到解放军来。老百姓分了田,有了粮,日子有了盼头,我这是送亲人过大江!”马毛姐说,怀着对共产党的信任,她做出了加入“渡江突击队”的决定。
后来,马毛姐被授予“一等渡江功臣”“支前模范”称号,曾受到毛主席接见;她渡江时穿的那件满是补丁的小棉袄,被珍藏在安徽博物院。
“能做的就是把革命故事讲好”
渡江战役纪念馆刚开馆时,马毛姐和女儿刘光林去过一回:一件件展品,一张张照片,将马毛姐带回了那段烽火岁月;在人民群众送军过大江的雕塑群里,她们看到了一个枪林弹雨中奋力摇桨的小姑娘,这,就是马毛姐。
“当年的渡江战役,子弹真的像雨一样吗?”刘光林问道。
“是啊,九死一生。”马毛姐又情不自禁地给女儿讲起了那段历史。
在刘光林的记忆中,几十年来,母亲经常在外面义务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她每次到学校讲革命故事,最后都会嘱咐一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鼓励孩子们学好本领、为党和国家作贡献。
时至今日,合肥市民张文对43年前那次开学典礼上的爱国教育报告会仍记忆犹新。“马毛姐的报告让我认识到,解放军勇往直前,船工们豁出命去,这才赢得了渡江战役的胜利。”张文说。
“有段时间,马毛姐身体有些吃不消,我就劝她不要去了。”原合肥市服装鞋帽工业公司的老同事方云杰回忆,可是,一向温和的马毛姐在宣讲这件事情上格外坚持。她常说,“我没干过什么大事,能做的就是把革命故事讲好”。
马毛姐将讲好革命故事当成自己的使命。今年清明节前,马毛姐和女儿回到家乡无为市刘渡镇马坝村扫墓。乡亲们迎上前来,孩子们也围绕身边。马毛姐坐在轮椅上,又给大家讲起故事来……
“解放军来了,我们尝到了好日子的滋味,就想着把解放军送过江,让江对岸的穷人也能过上好日子。”说话间,马毛姐眼睛明亮,“是党给咱们带来了好日子,你们要珍惜,要感恩,要永远跟党走。”
“是党给咱们带来了好日子”
离休前,马毛姐任原合肥市服装鞋帽工业公司副经理,可拿的却是最低级别的工资。每次工资评级,她都把机会让给他人;上个世纪70年代,马毛姐在合肥市蜀山人民公社驻点工作,天气寒冷,她把自家的棉袄送给了村里的五保户。
1998年10月,八一电影制片厂筹拍纪念渡江战役胜利50周年影片,邀请马毛姐参与拍摄。事后,摄制组要付给她500元劳务费,马毛姐谢绝了。“我是党员,要讲贡献。再说了,这本就是我应该做的。”
“她一直保持着共产党员的本色,既朴实,又能干。”方云杰感慨,厂里干活搬运东西,马毛姐总是带头干;大家有困难,找马毛姐准能解决。
如今,在社区医院里,马毛姐每天都会撑着轮椅绕花园慢慢步行,坚持锻炼……在主治医师严玲眼中,这位八旬老人格外豁达乐观,每次查房都能看到马毛姐的笑脸。“我妈常说,参加渡江战役的船工牺牲了很多。比起他们,她是非常幸运的。”刘光林说。
平日里,马毛姐爱看新闻,从易地搬迁到产业扶贫,从医疗保障到助学工程,她心里门儿清……“过去就盼着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现在这个愿望真的实现了,是党给咱们带来了好日子。”马毛姐爽朗地笑着说。
《 人民日报 》( 2021年07月02日 第 05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