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本网原创

安庆:“软硬兼施” 打造沪苏浙产业转移“首选地”

陈浩
2021年06月30日11:12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小字号

周五傍晚,张栋梁“卡着点”来到安庆火车站。坐上高铁,只需3个多小时,他就能回到上海的家中。过完周末,他再原路返回。自打欣凯(安庆)制药有限公司成立,张栋梁就过上了这样的双城生活。

归途并不寂寞。回沪的列车上,总能碰上熟面孔,或是同为沪苏浙来宜的创业者,或是周边企业的高管、技术人员。他们中,有的在常州下车,有的和张栋梁一起坐到上海,有的去更远一点的嘉兴、杭州。

“张栋梁们”的双城生活,是安庆市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大对沪苏浙地区双招双引力度的缩影。

安庆,地处皖西南。自古以来,奔流向东的长江水,就将这里与沪苏浙紧密相连。而现在,作为长三角中心区城市,宜城正承接越来越多的沪苏浙转移产能。

定位长江中下游一流化工园区的安庆高新区,正成为越来越多长三角相关企业的选择。陈嵩摄

为什么选择安庆?

身为欣凯(安庆)制药总经理的张栋梁说,对于一家制药企业而言,生产安全、环保管理与研发同样重要。安庆化工产业历史悠久,在上述两个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充足的人才,“这正是企业需要的。”

不过,让欣凯下定决心落子安庆的,还不在于此。“接洽期间,安庆高新区主要负责人到上海总部来了3次。这让我们很感动。”张栋梁说,感动之余,企业看到了安庆“筑巢引凤”的诚意。

最终,这个当地引进的首个I类创新药研发企业选择投资3亿元,在安庆高新区建设创新药物研发中心、产业化基地。目前,研发中心已经投入运营,产业化基地预计今年8月开工建设,2023年建成投产。预计全面达产后,年产值10到25亿元,税收1亿元。

“软”“硬”兼具,这是安庆飞凯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邱晓生眼中的安庆。

和欣凯一样,飞凯也来自上海。十多年前,出于“化工企业,一定要进专业园区”的判断,飞凯新材料把生产基地搬至安庆高新区的前身安庆化学工业区。

“招商引资政策,其实各地都差不多,比不出高低。”邱晓生说,落户安庆高新区,一方面,是因为它是专业园区;另一方面,这里配套完善,土地、道路等要素都是现成的,距离上海、南京、武汉、合肥等重点城市也很近。

硬基础之外,当地的软环境即营商环境,也是飞凯新材料所看中的。

“项目审批快,项目服务到位。”邱晓生感慨,在其他地方,往往是“企业找政策”,在安庆,则是“政策找企业”。他说,安庆的发改、经信等部门总是不遗余力地为企业匹配政策。“当地官员经常跑来找我说,‘有一个政策不错,你们申报试试看’。”

落户以来,飞凯新材料发展迅速,现已成为拥有紫外固化材料研制等4大业务板块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20年实现产值超7.5亿元。

“今年前5个月,安庆市新签约的亿元以上项目中,有74个来自沪苏浙,总投资额194.37亿元。”据安庆市招商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曹紫权介绍,与去年同期相比,项目数和总投资额增幅均超10%。

飞凯新材料厂区一角。葛成亚摄

据了解,在推进长三角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方面,安庆把园区合作共建视为关键。目前,全市12个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均与沪苏浙签订了合作共建园区协议。

其中,安庆经开区与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合作共建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于去年12月挂牌成立,这也是安徽省首批18个省际产业合作园区之一。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已有7个工业项目落户于此,总投资22.4亿元。

记者了解到,“十四五”时期,安庆提出了“进百强、上台阶”的总体目标,即到2025年,经济总量达4000亿元以上,跻身全国百强市行列。

在曹紫权看来,要想实现这一目标,进一步加大对沪苏浙双招双引力度势在必行。

“我们要‘软硬兼施’。”曹紫权说,一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加快建设一流营商服务体系,让项目“落得下、留得住”;另一方面,强化要素保障,让企业在“用地、用工、用钱”方面无后顾之忧。“此外,我们将通过做优做强汽车、化工新材料优势产业集群,积极融入长三角产业分工协作体系,把安庆打造成为沪苏浙产能转移的‘首选地’和产业新高地。”

(责编:关飞、张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