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本网原创

花开五朵·安徽红

党建红丨安徽宿州:用“党建红”推动“发展红”

杨赛君
2021年06月30日10:00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小字号

安徽宿州,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红色热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如今,在这片沃土之上,党徽,在基层熠熠生辉,党旗,在基层高高飘扬!

多年来,宿州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建好主阵地,以党建为统领,汇聚起澎湃发展动力,不断构建新的发展格局。

党建工作,串成宿州大地最美风景。

埇桥区组织金融机构到田间地头送政策。宿州市委组织部供图

选青推优 激活村级发展“一池春水”

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上,宿州市委常委、泗县县委书记张志强从北京捧来了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的奖牌。作为一个曾经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泗县从党建上做文章!

泗县县委聚焦在激发干群内生动力上,创新实施“村创旗、以旗定位”“户创牌、以牌定绩”“人创星、以星定酬”,构建起了精准扶贫的联动机制,村创旗、户创牌、人创星,从基层党组织到党员再到普通群众,人人都有参与感,上下一心拧成绳。

此外,泗县还在加强村党组织书记的选拔、培养及使用,着力打造一支能经营、善管理、会致富的带头人队伍上下功夫。

“泗县积极落实‘三培养’机制,即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党组织带头人。”泗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韩昌盛介绍,目前泗县全县致富能手型村党组织书记达89人,占53%。泗县还定期面向35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公开招聘村后备干部,为村级带头人队伍积蓄“源头活水”。组织第一书记、村书记到长三角发达地区学习培训,提升能力素质。

萧县组织选派帮扶干部在驻村承诺墙上签字。宿州市委组织部供图

泗县在干部选派培养上的成功经验做法正是宿州市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生动实践。

2015年起,宿州市就在全省率先选派359名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到建档立卡贫困村担任“脱贫攻坚第一书记”,把最优秀的干部选派到脱贫攻坚一线。通过近年来持续加强驻村帮扶力量,广大驻村帮扶干部用双脚丈量民情、用行动排解民忧,其“领头雁”“桥头堡”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宿州全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为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破解村级干部队伍青黄不接问题上,宿州市坚持城乡统筹,创新实施“选青推优”计划,“下深水”摸排招引优秀人才,为村级干部队伍注入“源头活水”,全力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夯实组织基础、提供不竭动力。

“宿州采取县乡联动,通过公安、人武、人社、团委、妇联以及驻村工作队等六个渠道,深入摸排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巾帼能人、致富能手等六类人群,建立本土优秀人才名录,切实摸清‘家底’,加强沟通联系,吸引和鼓励优秀人才回村任职、回乡创业。”宿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非公工委书记唐明介绍,通过广泛摸排,“公开选青”“本土推优”,宿州储备了5300多名优秀村后备干部,实现了每个行政村不少于3名的目标,为乡村振兴储备源源不断的人才动能。

“乡村振兴一线,是干部增长见识、锤炼本领的大课堂,也是锤炼意志、砥砺作风的磨刀石。”宿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统战部长杨宏星介绍,宿州市把乡村振兴一线作为“练兵场”,把那些政治过硬可靠的忠将、敢于担当负重的干将、善于攻坚克难的闯将,选派到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淬炼提色。

值得一提的是,在全国脱贫攻坚奖评选中,宿州市委组织部作为全国唯一市级组织部门荣获2018年“组织创新奖”;英勇牺牲在抢险救灾一线的选派帮扶干部曾翙翔烈士荣获2019年“奉献奖”;萧县孙圩子乡马庄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焦凤军、泗县“旗牌星”精准扶贫联动新机制,分别获评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组织创新奖”,宿州成为安徽省唯一连续4年获全国脱贫攻坚奖的省辖市。

砀山县良梨镇马庄村党建副主任张光学(右一)下班后从便民服务中心的快递驿站顺便带回了沿路群众的快递,及时送到群众手中。崔猛摄

为民服务送到家 架起党群“连心桥”

“俺常年在外务工,村里股权证书漏登,前段时间村干部主动联系俺并帮俺办好相关手续。干部们主动帮群众办事的方法太好了,真心感谢他们!”近日,在江苏无锡务工的安徽萧县圣泉乡小孟庄村民孟庆坤在为民服务微信群里表达了他的感激之情。孟庆坤正是萧县为民服务“送到家”活动的受益者之一。

同样欣喜的还有杨楼镇新廷社区的张大爷,80岁的他腿脚不方便,去村部办事很麻烦。如今,他只要打个电话,就有志愿者上门服务。“真是没想到,现在生活太幸福了,感谢党和政府。”

“以前感觉政府门难进、事难办,现在是干部随时在线,服务送上门。”萧县刘套镇前徐安村村民李红艳对为民服务“送到家”深有感触。据悉,仅在萧县,274个行政村(社区)均设立为民服务点,解决了许多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

萧县只是宿州市推深做实民服务“送到家”工作的一个缩影。

宿州人口规模大,尤其是农村人口众多。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空巢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等群体日益增加,对公共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

为了破解这些问题,宿州市委组织部推动各级各类服务群众资源,以村党组织为主渠道落实落地。以自然村为基本单元划分服务网格,把驻村帮扶干部、村(社区)干部、扶贫小组长、党员等划分责任区,定点联系网格群众,宿州共划分服务网格1.5万个,组建服务队伍6228支,织密上下联动、全域覆盖的为民服务网络。

“干部要入村头、下地头,去听取群众的实际需求,与群众同坐小板凳,同喝大碗茶,虚心接受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多干群众急需的事,多干群众受益的事,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唐明介绍,在今年的党史学习教育中,为顺应群众民生关切点,宿州还积极拓展服务方式,多渠道、多层次开展为民服务,推动由数量向质量、传统向新型、物质向精神转变。

如今,宿州各级党员干部变“坐等上门”为“常态串门”,到一线了解群众需求。服务资源实现了从“中转站点”到“集散中心”的一线整合,服务体系更是从“办事出村”变成了“服务到家”,一站式满足老百姓不同的需求。

埇桥区红色物业志愿服务。宿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红色物业 “最后一百米”的有效作为

城市小区众多,尤其是老城区老旧小区集中,基层矛盾最为集中,在这最让人关注的“最后一百米”,党组织可以有怎样的作为?来到宿州市埇桥区,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垃圾桶上设拉手,轻轻一拉,给垃圾找到家;红色微型消防车,老旧小区更安心;免费理发磨刀,便民服务来到家门口……在宿州市埇桥区老旧小区北苑小区,红色物业的入驻,改变了居民的生活,让居民直呼“贴心又暖心”。

两年前,北苑小区还是个典型的老旧小区,长期没有物业管理,安全没有保障。如今,红色物业的入驻,给小区开出了治理“良方”。

“大家对小区的环境有没有什么意见,欢迎大家多给我们提啊。”在北苑小区A区,红色物业东关街道项目经理王乐正在同辖区内居民交流。利用一周一次的“项目经理接待日”,走到群众身边。“辖区范围比较大,我们平常接触听到群众的声音有限,为了更好地助推小区治理,我们专门建立‘经理接待日’这种机制,为的就是能更清楚地了解群众的想法,共同把小区给治理好、管护好。”

在埇桥区,11个街道的236个小区都迎来了红色物业新管家,基层管理服务有了显著变化。

2018年10月,埇桥区成立了宿州市埇桥区红色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各街道办事处成立“红色物业”服务中心,社区成立“红色物业”服务站,健全三级物业服务平台,定期召开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业委会、红色物业四方联席会议,高效解决业主反映的问题,全面提高群众满意度。

在红色物业模式中,街道社区选派优秀党员到物业公司担任党建指导员和物业服务质量监督员,物业公司党组织负责人担任街道社区党委“兼职委员”,搭建起社区与企业、业主之间沟通的平台,串联起了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小区业主、党员志愿者、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等主体,使社区党组织成为城市小区治理、物业服务管理的“主心骨”。

“红色物业锻造了一支精干高效的‘红色队伍’,建立了一套规范化、系统化、高标准的物业服务‘红色体系’,掀起了一阵让街道满意、社区满意、住户满意的‘红色旋风’,改善了红色物业服务小区的整体面貌,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宿州红色物业公司党支部副书记杜伟说道。

“抓好党建是一切工作成绩的基础和前提,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宿州充分发挥党建‘红色引擎’的推动作用,用‘党建红’推动‘发展红’。”宿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统战部长杨宏星介绍,多年来,宿州在不断探索中培育出一批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党建品牌,打造具有宿州特色的党建新名片。

走好密切联系群众的“最后一百米”,方能行稳执政为民的“千万里”。

不论是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还是在基层治理的第一线,亦或是在经济发展的最前沿,宿州大地党旗始终高高飘扬。

宿州,党建引领,扬帆发展正当时!

(责编:关飞、张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